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传播学说,几乎涉及了新闻传播领域的所有重要命题,包括出版自由、意见的自由市场、书报检查制度、出版法、自由报刊、报刊的使命、议题设置、报业垄断等。而人民报刊思想作为马克思报刊思想的起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842年1月,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对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在文中指出“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的而根本的方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1842年5月,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首先使用了“自由的出版物”。他指出,“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自由出版物是变物质斗争为精神斗争,而且是把斗争的粗糙物质形式理想化的获得体现的文化”。1843年1月上旬,在《<莱比锡总汇报>查封》中,马克思第一次使用了“人民报刊”这个概念,并对人民报刊的思想和实质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他指出,真正的报刊即人民报刊,它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并表达社会舆论,应该受到国家的信任。这些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现在报刊的发展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论著中,“ 真正的报刊”、“ 自由报刊”、“自由的出版物”、“人民报刊”这几个概念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指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性质报刊,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为了强调报刊的某一特性而使用不同罢了。怎样才算“真正的报刊”呢?结合马克思的论断以及我国现阶段报刊发展中一些现象,笔者认为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人民报刊即“真正的报刊”本质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本精神。
马克思认为,“报刊应该是有声的”、“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的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 “人民(确实按人民思想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人民报刊是人民精神的喉舌,体现人民精神,表达人民感情,维护人民利益,并且永远与人民同甘共苦,同生同在。
报纸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担任传递社会信息的重要作用,并且曾一度被冠以“第四权利”的美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从业人员越来越将记者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完全的忽视了他作为社会权利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报纸的信誉口碑等也有降低的趋势,这与国家对媒体的管制有关,一些关乎民生然而又涉及政治的问题不能客观真实的反应有关,加上我国当前没有新闻法,也使得新闻工作者的相关行为得不到法律的保障,马克思说“检察官除了上司就没有别的法律。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因此,只有健全的法律才能充分保障报纸责任的充分实现。
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与<科伦日报>》中指出,真正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的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才能形成”,只有这样,每家报纸才会完全的体现出“真正的伦理精神,就像每一片蔷薇花瓣都表现了蔷薇的特质并散发出蔷薇的芬芳一样。”
二、人民报刊即“真正的报刊”遵循内在规律,不受外界无端限制。
马克思认为,“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不应该从外部施加任何压力,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力而丧失掉”。马克思通过批判《科伦日报》按照自身所体现的政府立场捏造《莱比锡总汇报》查封时间的新闻,指出了报纸应该遵循自身的内在规律性,将《莱比锡总汇报》的按照报纸的内在规律敢报道敢说话与《科伦日报》的被政府控制做政府喉舌相比较,得出结论:报刊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应该遵循自身的内在规律,不受外力影响或限制。
今年11月,奥巴马访华,《南方周末》被点中对其进行专访,但出版后的报纸头版和二版都要半版的留白,更是被称“开天窗”,头版:“不是每一期都有独家专访,但是每一周都可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二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人物,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读懂中国”。据《香港经济日报》称,有分析人士认为,《南方周末》因不甘在专访后受限,专访中提及的人权、传媒自由等不准发表才开了天窗,但《南方周末》办公室工作人员则澄清说,疑似开天窗版面实际是报纸做的形象广告。《成报》称,中宣部向《南方周末》下达了禁令,要求该报访问奥巴马的稿件一律不得上网。
作为读者,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专访奥巴马后的《南方周末》上架时间延迟,还“疑似”开了天窗,因为事件原因众说纷纭,尚不明晰,笔者在此处强调的是,首先不应从外部对报刊施加任何压力,才能使报刊按照其内在规律完成传递人民精神以及社会监督的使命。
三、人民报刊即“真正的报刊”品质诚实可靠,从不讳言自身缺失。
马克思认为,“它把它在希望那个与忧患之中从生活那里倾听来的东西,公开的报道出来;它尖锐地、激情地、片面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他又说,“我们承认《莱比锡总汇报》被指摘的所有那些缺点并不是纯粹捏造的。但我们认为这是人民报刊的实质本身所产生的一些缺点。因此如果人们打算容许发展本身,那就应该像容许发展中的毛病那样容许那些缺点”。
马克思认为,报刊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像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可能会存在一些缺点,但报纸能够直面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并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的改进,同时,报刊本身是真实的、纯洁的,在对报道事实的选取上也是按照所选择的中心思想运用事实进行表达的。这对现在的新闻写作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记者会掌握大量的一手材料,但如何将这些材料组合才能表达出完成的符合人民精神的新闻稿件呢?这就需要记者对新闻材料进行筛选,“尖锐尖锐地、激情地、片面地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并不是说记者可以忽视全面而真正的片面的看问题,而是说记者应该以事实表达事实,读者能够从记者所选取的实施中看出事件的真相,这才是成功的新闻稿件,传播效果才会提升,同时也为坚持了新闻的真实性。
原文来自: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12/16/content_102309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