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网融合
1993年《杭州日报》通过市联网进行报纸内容传输,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报纸电子版。报纸电子版是以PDF的形式呈现报纸内容,用户进入网站后可自由选择阅读新闻。与纸质版报纸相比,电子版增强了用户的主动性和获取新闻的便捷性,有利于吸引受众。但相同的内容在纸质版和互联网上重复发布,导致了对报纸发行业绩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这种注重"以报为主""内容为王"的方式,未能理解即将开启的互联网新闻业的本质以及媒介融合的实质所在,从而就不能理解用户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需求,即忽略了内容之外的东西。
报纸门户网站是报纸电子版的升级和"进化"。在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开设新闻频道之后,拥有内容优势的报纸才后知后觉地建设自己的网站,以自己采写的稿件为基础,进行信息分类,整合之后呈现在网页上。这种方式体现出一定的服务意识,但从经营的角度来看依然是"二次售卖"的模式,因此同样难以契合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本质,自然也不能改变报纸的困境,以至于业界有着"不办网站等死,办网站找死"的无奈之语。
2.手机报
中国手机报的"始作俑者"是2004年开通的《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这种"短信/彩信型手机报"的推送方式是手机报的第一种模式,其优点在于较报纸电子版和报纸网站更能体现出时效性、便捷性和移动化,但其缺陷亦同样明显:一是受限于手机屏幕和网速导致信息量偏小;二是依靠不断点击才能阅读纯文字信息导致用户体验差,且缺乏互动。第二种模式即"网站型手机报",采用WAP模式,在手机浏览器中浏览报纸内容,并能在手机网页中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或互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用户参与和生产内容的理念。
尽管手机报这一报纸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的产品,部分满足了移动互联时代用户随时随地接触信息的需求,但对报纸来说,手机报与报纸纸质版、网络版的高度重合却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手机报依然以报业的"内容导向"为理念,注重PGC(专业人员生产内容)的优势发挥,却忽视了移动互联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3.官方微博
微博不仅具有一对多的大众传播特征,而且其节点式和嵌套性传播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微博兴起后,纸媒迅速依托门户网站的微博平台开设其官方微博,使之成为纸媒与互联网融合的另一新产品。纸媒开通官微的目的,首先是弥补纸媒时效性不足,以及使官微成为纸媒的信息源,为纸媒提供新闻信息和线索。其次在于通过与报纸有所差异的内容,如对软性议题的偏向,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获取更多受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青睐。例如,人民日报官微在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三大平台上的粉丝总量超5000万,这是任何一家报纸的读者数量都难以企及的。
但报纸官微的缺陷,其一在于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粉丝的信息需求。其二在于官微的议题与所属纸媒性质有着极大的关联,其信息来源也大都是自身报纸记者的采访信息。其三,网民与报纸官微的互动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一些地方性媒体。这就造成报纸及其官微之间存在"两张皮"甚至各说各话的现象。因而,寄望官微粉丝关注、阅读报纸进而成为新的报纸读者群的想法,缺乏现实基础。目前来看,传统媒体的受众纷纷向新媒体流动是常态,却并未出现受众大规模从新媒体向纸媒回流。由于两者之间在媒介产品形态、传播形态、场景营造和关系构建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报纸官微只能补充纸媒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足,却无助于解决纸媒面临的困境。
4.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传播类似于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方式。而且,微信公众号又具有点对点传播的功能,这使其能向用户精准推送信息且到达率高。报纸官微无法做到让用户随时关注其更新且阅读每一条内容,但微信公众号所推送的信息能够完整地保存于同一界面,方便了用户即时和延时阅读。就内容来说,报纸微信公众号可以推送一些深度文章,推出纸媒优质资源及精品内容,弥补纸媒版面空间有限的缺陷。纸媒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的优势在于其拓展、延伸了报道空间,且便于及时回应突发事件。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无比丰饶,这大大增强了用户选择和使用纸媒微信公众号的自主性,这意味着退订或不阅读的可能性增大。而且,随着微信功能越来越全面,提供的服务几乎覆盖了人们所有的生活场景,其"全息性"使得人们对其越来越难以割舍。那么,当人们的时间、精力、兴趣被各种服务、场景所吸引,势必会减少对微信公众号所推送信息的关注。这意味着纸媒新闻客户端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引发用户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5.纸媒客户端
客户端依托移动终端,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媒介产品。根据人民网研究院2014年6月发布的《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在中国影响力居前的200家报纸媒体中,共有136家研发上线了新闻客户端。同期,我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已达3.9亿。新闻客户端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的第三大移动传播平台。但报纸新闻客户端的现状并不乐观,其影响力水平远低于全媒体客户端。相关调研显示,腾讯、搜狐、网易新闻客户端占到了近六成的用户规模,而纸媒中客户端下载量最多的"人民新闻"占比仅百分之一强。
相较而言,纸媒新闻客户端的问题在于信源较单一、内容覆盖面较小,且仍保留了传统媒体时代"传者-受者"的传播模式,其运营新闻客户端的理念还是将纸媒内容平移到移动端。这与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场景化、平台化、碎片化、社交化、随时随地性的特征格格不入,自然也是制约纸媒客户端发展的关键因素。
原文来自:http://www.jzwcom.com/jzw/c3/103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