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纸媒数字化转型的三种模式的成败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24 09:42:44    浏览次数:1927

纸媒数字化,是纸媒原出版的内容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原本纸质媒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参照纸媒经营新闻内容等做法发展起来的。通过网络等新的传播手段呈现,比如报纸的网络版、手机报、iP a d报等。目前已进行的探索有如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把报纸上的内容复制并放到新媒体上。有原原本本全复制,也有部分复制加上一些原创。

第二种,把报纸停下来不出,变成数字化报纸。比如,美国有146 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于2009年3月停印,告别“纸质新闻”后成为只有网络版的报纸。

第三种,报纸照出,再出一个不复制报纸内容的独立的数字化报纸,为以后彻底转型做准备。比如,新闻集团曾创办的iPad电子报The Daily。

第一种模式明显有报纸作依托,第二、第三种模式虽没有报纸为依托,但还是做新闻为主,仍是“新闻营造影响力,然后带动广告”的模式,所以依然可称作“报”,只是呈现方式不同,变成了“数字报”。

中国的纸媒要往全媒体转型不容易,进行“数字化转型”相对比较容易,主要选择第一种。许多纸媒单位已这样做,办起了网络版,将报纸呈现在网络上。做得比较齐全的就不只是网络版了,还有手机报、iPad报等。

现在业界和学界研究者关注的不是谁做了没有,而是关注有谁成功了?成不成功先要划定指向,如果只是考量一般技术上的呈现,没有不成功的。作为一家纸媒单位办个网络版是很容易的事,难的是有无形成影响力和良好的经营效益。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未形成影响力。我们闭着眼睛都可以说出中国哪家纸媒有影响力,但哪怕你睁大眼睛找,也很难找出几家由纸媒转型的有影响力的新媒体。有的纸媒办的新媒体即使有了影响力,也未必有良好的市场收益。

我们再将这三种模式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种模式,国内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纸媒办的网络版,几乎都收不到钱。尝试收费者,收效甚微。有的收费后因受众的大量减少而不得不退回去了。有的纸媒从不收费转到收费后,受众的流失达98%。急急忙忙收费造成的受众流失,从眼前来看就是失去了在新媒体领域的影响力和已经形成的一定的广告。从长远来看,失去将来可能会为你赚钱的流量。腾讯等也不是一开始就收费的,只有当流量大量增长之后才在个性化的服务方面收费。没有大量的受众流量,就没有腾讯今天的赢利基础。

第二种模式,国内没有人有这个胆量把报纸停下来不出,变成数字化报纸。国外成功者也甚少。

第三种模式,国内未有先例,国外仅有美国新闻集团有过尝试,但失败了。2011年年初,新闻集团与苹果公司联合开发的新闻阅读产品iP a d电子报The Da ily问世,传媒大亨默多克曾大力推荐,认为其成功能拯救报纸的灭亡。这是世界上首家不依托任何报纸和网站,只在iP a d和iP hone 上发行的平板电脑报,但到了2012年12月15 日上市还不到两年,终因入不敷出的巨大亏损而停办。

很明显,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不能只看技术应用。还要看社会影响力、市场影响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道理很简单,长期亏本,谁也无法承受,最终只能倒闭。

中国纸媒经营正处在十分尴尬的状态,一方面是纸媒在衰退,流向手机、网站、平板电脑的广告分薄了纸媒的利润;另一方面往数字化转型没有明显的成功的经验可借鉴,转型中不断烧钱却难形成良好的效益。为什么西方有一些媒体成功了呢?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原文来自: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327/c192370-2475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