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开往春天的电子报纸
发布时间:2016-01-20 11:58:02    浏览次数:1654

电子报纸的出现,不再需要众多人集中在报社里每天紧张而忙碌地编辑,印刷几十万、上百万份报纸,再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和人力送到千家万户,只需报社将各种信息输入“信息高速公路”的传输网就大功告成。
  电子报纸在我国的起步虽晚,但发展的势头可谓如火如荼,这是因为和传统的报纸相比,它在信息传输方面具有如下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它是包容现存一切媒介特点的媒介。电子报纸融合了传统报纸的特征,形成了发散型传播结构,以非线性方式把信息送到广大受众手中,这一万维性拥有一切传播和类型,既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也有大众传播,是多种传播方式的综合体。它以文字、图像及声音,构成了传统报纸无法比拟的再现信息的手段的丰富和多样。电子报纸的多媒体和高度互动可以给受众以全面的服务,用超量的新闻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其在网上直接交流,通过主页专题可以像看电视一样直接目睹新闻事件及其发展过程,还可以随时点击题目,查看相关链接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信息,在留言板上,受众还可以发表对新闻事件的评论,这使得更多的个人进入新闻事件观察者的位置。除了可以在极大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外,还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是报道者或评论员。
  二、时效和信息超量的媒介。较之传统报纸,电子报纸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时效性,减少了运作的中间环节,直接、迅捷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对于获取新闻的公众来说,“身临其境”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而电子报纸正是提供了这种根本性的服务。电子新闻不再受版面的局限,不再有传统媒体严格的条目和空间限制,可以容纳浩如烟海的新闻资源。报纸只要有新闻就可以不停地发布,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不停地传播。
  三、媒介传播力的提升。传播力的飞速提升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超常水平,电子媒介作为人类思维系统的扩充装备,重新整合了人类的全部感官功能,提高了人类理解世界的能力,先进的新闻采集手段以及发E-mail,手机上网发稿等快速传送手段,使报业缩小了时空限制。电子报纸的科技含量使记者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媒体提供给受众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人类认识世界的可靠性有了更大的提高。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电子版》开播,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在网上发行的电子日报。时至今日,世界著名的大报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传统报纸上网,具有真实权威、信誉度高的独特优势,电子报纸对扩大其影响发挥了强大的补充作用,通过电子版的报纸,原来局限在某地发行的报纸,现在通过网络可以让远在世界另一端的受众接受,同时,传统报纸开始广泛运用网络这一先进的传输手段,进一步开拓了信息来源,传送稿件,不断提高传播水平。
  在海外,中文电子报纸也正在蓬勃发展。1995年7月由美国报业传播机构总社创刊出版,以美国新闻、国际新闻、中国大陆新闻及台湾地区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环球电子日报》被认为是因特网上第一份中文电子报。现在在因特网上还能读到许多其他中文报纸,如中国香港的《明报》、《星岛日报》,中国台湾的《联合早报》、《中国时报》,美国的《环球电子报》,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等。
  通过点击各报的电子版,可以看到他们在电子报纸的制作上是各有特色的。如,人民日报的电子版――人民网在其主页上提供了各种分类信息,可以查阅到其所属的子报子刊的相关内容,除此以外还提供了网络新闻供稿服务。光明日报的电子版――光明网,将1998年至今的所有报纸内容上网,方便了读者调阅;北京青年报更是将每日报纸的所有版面以・pdf格式制作并上传到网上,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阅读到和印刷报纸相同版面设计的当天报纸的所有内容。
  电子报纸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必然会派生出许多新问题,为此,在媒介实践中要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同时媒介理论也要先行一步,作出预见性的研究。综合起来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传统报纸和电子报纸优势互补、共存共荣。媒介的发展史明显遵循这样一个过程:“平衡――冲击――调整――新的平衡。”传播媒介的发展是一个叠加累积的过程,新旧媒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交替”和“取代”,而是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是媒介发展的内在规律。
  电子报纸发展的现状也不允许我们彻底摒弃传统报纸,在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传统报纸仍将占据主体地位。电子报纸的普及受当前技术手段制约较多,目前我国大城市家庭电脑的普及率不及1%,电子报纸的阅读者也只限制于电脑一族,同时也受人们阅读习惯的制约。但传统不能因此忽视电子报纸的存在,如果坐失时机,必将被具备超前意识的新兴媒介占据制高点,被受众和市场所淘汰。
  二、树立“受众先行”的传播意识。媒介的市场功能日益凸显,使得它以往至高无上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受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还有媒介认为受众像毫无意志的靶子,会随着媒介发出的信息应声倒下,它的生存局面是堪忧的。
  以电子媒介为例,现在上网接受信息的受众,一般都具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这对电子报纸的制作水准来讲,是个不低的衡量标尺。电子报刊的信息潮汹涌而至,受众面对的选择更多,要求也更高,电子报纸要想抓住受众的眼球,不但要新、全,更要“特”,也就是更专业化、更小众化,注意满足某些阶层人的特殊兴趣和专业要求,我国的传统报纸早已打破了原来综合性报纸独占天下的局面,《人民日报》电子版就开辟了海外版、市场版、农业版等17个专版和子报。
  三、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转换。电子报纸的新特点,使传统报纸从业人员的“把关人”角色色彩大为淡化,电子报纸不用亲临现场就能采访,对于从业人员和公众来说,参与信息加工、制作的机会是同等的,由于准入资格低,网络上的事实可能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电子报纸有的消息缺少公信力,而记者、编辑的认真工作就尤其显得重要。
  另一方面,努力开发电子报纸的多媒体潜能是今后经营发展的新方向。这对新闻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要求,他们的新任务是学习网络、接受网络、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养,密苏里大学的教授安・布里尔说,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善于将文字、声音、图像和数据这些不同的信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原文来自:http://www.xzbu.com/7/view-2990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