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报纸副刊改变文学经典外部建构要素
发布时间:2016-09-07 09:09:21    浏览次数:1939

一部文学经典的生成,并不是只要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可阐释的意义空间就可以,在其形成过程中,既有纯文学的因素在起作用,也有非文学的、世俗的力量介入其中,在这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报纸副刊对文学外部建构要素的影响。

1.报纸副刊的引导作用。

(1)引导意识形态的变动和文化权力的下移。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一直在试图寻求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但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维新变法,都仅仅局限于对西方的器物、制度层面的学习。在不断的摸索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学习西方文化精神的重要性,也开始利用报刊这一现代传播媒介来宣扬西方的科学、民主思想,这使得国家的文化权力不再只控制在少部分人手中,中国的资产阶级终于撕开了政界对舆论控制的铁幕,成为了舆论的主体和受众。据史料记载,“到了20世纪初,几乎当时的各大报纸都开设了副刊,并迅速形成了一个以《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为代表的四大副刊以及集中在京、沪等地的报纸副刊群。”这些副刊在当时影响力极大,其蕴含的思想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以《晨报副刊》为例,在初创早期,由李大钊任主编,此时的整个刊物除了注重国外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外,另一个显著的亮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到了徐志摩任主编时期,促进新文学的发展仍然是《晨报副刊》的主旨之所在,此时,许多对新文化运动很热心的人逐渐成为了其撰稿作者和忠实读者,并且由于徐志摩本人注重于扶植文学新人的成长,所以,以《晨报副刊》为中心聚集了大批文人,其中既包括声名显赫的文坛老手也包括初出茅庐的文坛新秀,而这些都可以说是文化权力下移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文人脱离了对政治阶层的依赖,成为了独立的知识分子,也掌握了更多的媒介资源,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公众舆论”。

(2)引导文学批评价值取向的改变。对于一个报纸副刊来说,刊登外国文学的翻译作品和展开新文学方面的讨论,也是其主要内容。作为代表的《晨报副刊》,它一向很重视译载近代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这些译著不仅在文体上相当广泛,在时代上几乎涵盖了从古希腊时期至20世纪同期欧亚国家的重要作家作品,且其流派风格也极具代表性。在欧风美雨的熏陶下,国内的传统文人也开始受到其影响和启蒙,国内的文人不仅接受了这些舶来品,也开始尝试创作新式的文学作品。且此时的副刊,不仅注重对外国文学理论的介绍,对于文人们所萌生的新的文学思想也予以关注,据史料记载,在《晨报副刊》的早期,共计刊登了现代文学史上较有重要价值的小说理论二十余篇,其内容涉及小说创作论、创作主题论以及文学评论等文艺理论的诸多方面。这些理论通过报刊的传播,对众多文学青年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当时人们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标准也产生了导向作用

(3)引导读者阅读期待视野的转变。报纸副刊在引导受众读什么的问题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讲,能够阅读报刊的还是那些家境殷实、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阶层。在当时,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形态被打破,“域外文化的广泛传播使知识分子人格、思想觉醒;城市的兴起冲击着宗法制伦理观念,使知识分子有了赖以存在的空间;科举制的废止、入仕之路的崩裂使士群发生裂变,知识分子终于有了重新选择的可能。”因而,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已不再适应逐渐觉醒的知识分子的阅读需要,他们急切呼唤着能够反映新思想的、描写新生活的文学作品。发表在广大报纸副刊上的现代文学作品正是在这一需要上应运而生,其中《晨报副刊》在这方面战绩显著,在创刊早期,鲁迅、叶圣陶、冰心、许钦文等人在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实践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也开启了现代乡土小说写作之风气。在后期徐志摩任编辑时期,此时《晨报副刊》的文学创作队伍除了有一部分文学研究会作家之外,还有一部分新月派作家,另外也提携了一些文学新人,这就给当时的文学版图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也为当时的读者带来了更多的精神食粮。

2.报纸副刊的发现作用。对一部文学作品的发现人来说,其该具备的品质是,“第一要有发现能力,提出对于作品的新体会和新理解,第二要有较大的权威性,他的这种权威性使他的发现推广开来。”可以说在以报刊作为主流传播媒介的社会中,一部作品能否与受众见面,主要取决于报刊的主编。因为报纸主编的这一身份使他们具有较多的渠道获得新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编辑方针来选择发表作品,他们的这种“发现人”作用,既可以使一位作家长期处于沉寂状态,也可以使他们一鸣而起成为文坛新秀,这一点从沈从文作品的面世历程中就可以得到印证。早在孙伏园做主编时期,沈从文就开始向《晨报副刊》投稿,但其作品始终得不到孙伏园的赏识。直到徐志摩担任主编之后,沈从文的作品才受到了《晨报副刊》的青睐,每月发表五六篇是常事。通过在《晨报副刊》上接连不断的发表文章,既提升了沈从文在文坛的知名度,也为他解决了经济问题,激励他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以后创作出《边城》、《长河》这些经典作品打下了基础。所以说,在现代文学发生时期,报纸副刊的发现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总之,对于现代文学作品来说,在它们诞生之初,就受到了来自媒介环境的强烈影响,报纸副刊对于一部作品能否成为文学经典的内外部要素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如今看来,现代文学名家频出、经典作品数量繁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有了报纸副刊这一媒介,那些具有新思想、传播新理念的文学作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广泛的受众,产生最为深刻的效应。

原文来自:http://www.cssn.cn/xwcbx/xwcbx_bkcb/201403/t20140310_10241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