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报刊杂志数字化的“冲动”与现实
发布时间:2016-09-20 09:20:05    浏览次数:1896

 对于仍处在创业阶段的蜘蛛网来说,斥资千万打造数字化平台,也不算是小数目,但杨明秋却觉得这笔钱花的有价值。

在他看来,随着80后、90后这些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人群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数字阅读将成为大趋势;而如今手机、PAD、电纸书、PC等移动终端的火热让他觉得,是时候打造一个内容平台了。

有同感的不止杨明秋。

2010年4月,新华传媒、解放日报集团以及上海易狄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上海新华解放数字阅读传媒有限公司(下称新华解放),不仅推出电子阅读器“易墨”,还推出电子图书平台“新华e店”。

“这是一个开放的内容投送平台”,新华解放的CEO丁辉文说,在前端,新华e店将与无限多的内容供应方合作,在后端,除了“易墨”电子阅读器外,也将对PC、iPad等所有手持阅读终端开放。

而据报道,当当也在涉足电子书,但依然比亚马逊晚了一步。

国内还有更大的玩家。

2011年1月19日晚,中南传媒(601098)发布公告,宣布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两家各出资1.5亿元,为中南传媒旗下子公司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增资,共同打造一个全球性的数字出版与运营平台。

但在数字阅读领域,也不乏“另类”。

2010年9月,盛大正式推出电子阅读器Bambook(锦书),早前,盛大已经布局了起点中文网等文学网站以及“云中书城”,推出“锦书”,盛大的“全产业链”图谱浮出水面。

而目前,无论你手持iPhone、ipad还是Android。手机,你都可以到网上商城下载阅读软件,读到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等在内的众多报纸。

那么,平台存在的必要性还有多大?

民营出版商博集天卷的副总经理王勇就对记者表示,他们有数字化的愿望,但因为“规模小,产品非常精非常少”,不可能组建一个团队开发平台和终端设备,他们更希望扮演一个内容供应商的角色,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实现数字化。

对于报刊社来说,杨明秋认为,如果每家刊社自己打造一个平台,至少也要百万级别的投入,加上运营成本,“也不是小数目”。

从终端用户的角度讲,“假设报刊都走向电子化,每一种报纸、杂志都搞一个平台,都有阅读软件,一个读者若要读10种报刊,是不是要安装10个阅读软件,记住10个账户和密码,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杨明秋认为“这不太现实”。

但相比报刊杂志,目前,图书出版社对数字化平台的积极性似乎并不那么高。

博集天卷王勇就表示,目前对加入数字化平台的态度是“积极审慎”,一是担心版权保护得不到保证,二是,希望能掌握定价权。但报刊社,包括新华社、解放、文新等国有媒体对与蜘蛛网的数字平台合作热情“超出预期”。

在杨明秋看来,这与两者的盈利模式不同有关。

“图书完全是靠卖多少册来盈利,所以数字化的时候,出版社会很在意版权保护”,杨明秋分析,但对报纸、杂志而言,主要靠广告盈利,阅读的人群越多,反而越有利于广告销售。

而报纸、杂志的强大压力还来自于,互联网等新媒体对其广告额的挤压。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的最新数据,2010年第4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数达2.33亿,环比增长7.03%,同比增长44.60%。

但目前,“国内的阅读习惯其实并没有形成,尤其是付费阅读的习惯”。易观国际的分析师孙培麟表示。

原文来自:http://tech.sina.com.cn/i/2011-02-11/221051682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