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报纸杂志化是时代的潮流
发布时间:2016-09-23 08:44:31    浏览次数:2127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与杂志相比,报纸的优势在于时效性强,出版物周期短,信息量大。而杂志的传播功能和效用与报纸有着极大的差异。由于出版周期较长,杂志的时效性要求较宽容。刊载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定位也比报纸更加明晰,在传播符号运用、版面编排上更加讲究、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处于由传统的工业经济转向以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作为读者,他们的信息需求也向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使媒体市场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新闻业务的创新-报纸杂志化。“报纸杂志化”指把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深度报道。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读者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的报道,希望从报纸上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具有深度性和丰富性。而报纸杂志化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报纸杂志化”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成了最时尚的话题。
        1  报纸杂志化的表现
        1.1 报纸杂志化在形式上的体现
        1.1.1 “厚报时代”。20世纪90年代,新闻改革如火如荼,众多报纸都卷入了扩版和创办周末版的风潮。报纸进入了所谓的“厚报时代”,此时的报纸杂志化强调的是报纸在“厚度”形式上与杂志的接近,而这种形式上的扩充必然也带来了内容上的变革。
        《扬子晚报》于1986年元旦于江苏南京创刊,20多年来,《扬子晚报》版面由最初的4开4版增至4开16版、20版、48版、64版,南京地区最多的超过200版,发行区域不断扩大,目前已密集覆盖南京和江苏地区,发行量保持在180万份左右,是中国最大的晚报都市报。作为图书馆报刊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最切实最直观的感触就是现在的《扬子晚报》需要用钉画报、杂志的大订书机才能订的好。有些时候遇到什么热门大事件或者周年纪念刊甚至会多达200多版,连报夹都夹不下,国内报纸杂志化可见一斑。当然,报纸越办越厚也是全世界报业的发展趋势。美国当代的《纽约时报》在1982年春季有一个星期日多达1001版,重达4公斤,这些数字相比较杂志有过之而无不及。
        1.1.2 报纸版面杂志化。报纸版面杂志化是报纸近几年一种新兴排版方式。现在的报纸讲究在形式上的冲击力,第一版以大图片和加粗的标题来吸引读者,强化一版的导读功能,使一版的功能逐渐与杂志目录功能相似。《扬子晚报》现在头版最多见的排版方式就是一张大特写图片配以图片说明,以最简明的几个字说明图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更加注重图片的艺术性和美感。一般还会在头版的右方配上新闻导读。有时,不仅头版有“导读”,各个专刊专栏都设了“导读”。报中报就像刊中刊,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其次,报纸栏数也有所减少。传统报纸的分栏,对开报纸基本栏为8栏,4开报纸基本栏为7栏。《扬子晚报》现在主版面基本抛弃了短栏,基本栏也不断减少。“根据心理学家对视觉广度的研究,以11-14个字为一行,最有利于发挥视读广度的作用,也正是当下报纸栏数减少的基本依据。”
        1.2 报纸杂志化在内容上的体现
        1.2.1 专版、专题等大量出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报纸在内容上出现了新的变化。报纸从原来较为单一的新闻功能上,开发和挖掘了更多的功能,如娱乐功能、传播知识功能等,报纸出现了多版化的趋势。《扬子晚报》由最初的单一新闻发展出更多的版块,如宝贝周刊、声色周刊、成长周刊、生命周刊、电视周刊、环球博览、主妇时代、风尚特刊、商界大观、教育资讯、扬子楼市以及家居、美食、旅游、数码等专刊、周刊。这些都深受读者喜爱,发行区域不断扩大,日发行量也大为提高。专刊和专栏等不仅提供了大量热门信息,如证券、楼市等,也传播了大量的知识,如主妇时代专栏中讲述了很多如何做好一名家庭主妇的技巧,以及一些生活常识,对于一些刚踏入婚姻生活的80后还是很有帮助的。
        1.2.2 报道的深度性、丰富性加强。读者对于新闻信息的求知欲是相当强的,对于一则新闻,不仅要“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事件所带来的影响都是读者迫切想知道的。报纸为了从深度上抓住读者,纷纷留出了专么的版面,对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更好地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多层次需求。报纸突破简单报道新闻的传统做法,使文章在深度和高度上胜人一筹,正是报纸杂志化的最好体现。
        房价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近几年房价“火箭式”的飞涨,使老百姓一直都怨声载道。今年4月16日国务院出台了最新的放贷政策:“1.第2套房首付不低于50%,利率上浮1.1倍;2.90m2以上首套房贷首付款不低于30%;3.三套及以上住房大幅度提高首付和利率”。此政策一出台,《扬子晚报》立即出版了放贷新政的专刊,对新房贷政策进行系统的解读与分析,并指出社会各界对新放贷政策的反应。专家指出,新政策一出,对普通投资客的冲击最大,房价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也有专家指出政策仍比较温和,实际效果未必很大,更有些专家建议与其对二套房动手,还不如直接对三套房“动刀”。《扬子晚报》正式通过对热门时事的深度报道改善了报纸自身形象差,感染力不强等缺点,从深度细节上抓住了读者。

2  报纸杂志化合理性探讨
        报纸杂志化进行地如火如荼之时也招来了反对之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先生认为,“目前‘报纸杂志化’倾向,使得报纸不是每日‘干预运动’,而是日益远离火热的现实生活,绕开社会进程中的矛盾与斗争;不是充当现在化建设中党与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喉舌,而是沉溺于明星轶事、深宫秘闻;不是反应当前的‘整个局势’,而是以茶余饭后、八小时之外的一鳞半爪取代国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深刻报道;不是推动报纸与广大公众的生动活泼的联系,而是以一些消极的、低级的、低文化层次的货色书院最广泛的真正的报纸受众。热闹了几年的扩版潮和周末冲击波的困惑与维艰,正是'杂志化'后必然出现的报纸难逃得劫难。”但笔者认为报纸杂志化是新时期报纸的新体现,是中国报业涌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
        2.1 报纸杂志化是为了满足读者需求
        2.1.1 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2003年中国报业进入了“厚报时代”,是中国报业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是中国平面媒体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时代的象征,专刊专版,大篇幅文章增多,有些专家因此就认为这是报纸优势的消失,是报性的丧失。但事实正好相反,报纸扩版的同时,新闻版面也增加了许多,新闻信息量也随之扩大。《扬子晚报》由最初的唯一版面的新闻信息逐步增至现在的国际新闻、中国新闻、江苏新闻和南京新闻等。2010年4月23日的《扬子晚报》甚至出现了专版的南京城事、常州城事、苏州城事和无锡城事,对江苏各个主要市级城市进行系统的新闻分析,新闻覆盖面相当广。《北京青年报》改版时也强调了灵活调整版面数量正是为了更好地扩充新闻容量,并没有削弱新闻性,减少信息量。
        报纸杂志化另一个体现就是深度报道的增加。传统报纸以传播消息为主,在深度和广度上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事件深层次上的需求。新放贷政策可以说是今年4月以来最热门的话题,《扬子晚报》不仅对放贷政策出台以及内容影响作了详细的报道,而且一直关注后续发展。果不其然4月下旬国务院又指提出“对于三套房以上的放贷可停止办理”,随后《扬子晚报》对这一新政策进行深度报道,并提出很多疑问,如“如何定义首套房,是认房还是认贷?”二套房办理放贷需要什么手续,贷款利率等和首套房,三套房有什么区别?《扬子晚报》就这些问题专门采访了一些市民、楼市专家和银行等,从各个角度对出台的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并指出新政策出台后带来的影响,以及新政策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一系列的报道都是传统报纸所没有的,具备立体性和完整性。报纸能够突破简单报道的传统做法,使自己的文章在深度、广度和高度上胜人一筹,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和前瞻性,都是新闻界的进步。
        2.1.2 满足审美需要和视读需求。媒体竞争要求头版扮演好两种角色:要闻版和封面版,而这些的最终目的也只有一个,及抓住读者。如今,办报人开始遵从版面的“四四定律”,即四分之一版面和0.4秒,这是报纸走向市场后的重要变化。在报纸摊上,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琳琅面目,对开的报纸在报摊上支占有杂志大小的地方,报纸的头版被一叠再叠,只剩下四分之一的版面。客观上,这四分之一的版面就成为激发读者购买欲的唯一阵地,而且,根据调查,匆忙的读者停留在一种出版物上的时间只有0.4秒。因此,经营这个“四分之一”成为每个读者观念的总编辑的重要工作。
        其次,图片被大规模使用,使报纸版面更直观,更具感染力。图片能够形象、简明地再现新闻发生现场的细节,使读者可以最直观、最全面、最真实地看到事物全貌,从而达到渲染气氛,可提高新闻报道可信度的效果。汶川地震,举国震惊,似乎再多的言语文字都不能表达全国人民的哀痛之情。2008年5月13日《扬子晚报》头版以一张汶川地震后的废墟图片,并在图片右上方配上加粗大字“7.8级,四川汶川,震惊千里”,读者直观真实地感受到地震后的惨状。随后报纸分出7个版面对汶川地震作详细的报道,让人们对地震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相信很多读者至今仍对那张图片记忆犹新。
        适当的留白能使版面更加生动清晰,形成区域重点,增强版面节奏感,缓解报纸大量文字所造成的单调感。陈伟在《报纸版面设计与创新》中指出:“留好空白和缝隙的版式是有品位、有智慧、甚至是有实力的表现,也是使读者可以舒畅愉快阅读的版面。同时还可以使报纸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比如,《北京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报》就是以留不留版面空白,而拉开风格和距离的。”
        由此可以看出,报纸杂志化正是为了吸引读者,满足读者日益膨胀的信息需求,审美需要和视读需求,是新闻外延不断扩展的结果,是新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2.2 报纸杂志化有其时代的社会动力和新闻理论基本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部分市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不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状态,他们会追求更高级的生活方式,于是现在证券、房产、汽车、奢侈品消费和旅游等渐渐涌入人们的生活,这就为报纸生活服务类信息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证券市场空前繁荣,报纸为满足读者需求,大量财经专刊,证券专刊甚至是专门的证券报相继创刊,如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等。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新闻理念,都会表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倾向、体裁形式、思维方式和写作风格。抗战时期,上海创办了《救亡时报》,该报突破常规,大幅增加评论、通讯和报告文学等,使报纸具有了杂志化的特点,在配合抗战,进行宣传、营造全民抗战的舆论氛围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正是特定历史时期,新闻理念时代化的最好证明。四川大学教授蒋晓丽认为:“新闻的新鲜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相对于客观事物来说,新闻所传播的对象应是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最新状态所呈现的信息;第二,相对于新闻传播的受传者来说,它应是受传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新信息”。[6]这个观点拓展了新闻的外延,新闻的内涵变得更加精确。
        在面对各种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竞争下,报纸做出相应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扬子晚报》在增加纸质报纸的可看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了电子版以应对现代的网络时代,在最大范围上满足各个层次广大读者的需求。不管新闻行业如何发展,报纸内容和形式上如何演变,其新闻性永远是报纸的本质属性,报纸杂志化不会因此而削弱报纸的精髓。

原文来自:http://www.chinaqking.com/yc/2011/13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