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用网络语言做好报纸标题
发布时间:2016-02-19 11:07:17    浏览次数:729

语言随社会发展演进,相比图书这类承载历史思想文化的严谨出版物而言,报纸反映的是时代进程,标题要能吸引眼球,准确、简洁、生动。网络语言丰富了现有的语言文字表达,蕴含了最新潮的社会文化,其部分特性和报纸标题语言的要求暗合,优势于此,堪当此任。

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所规范的内容基础上,报纸标题运用网络语言完全可以适度宽容。如何用得好、用得妙,说到底,是个能否照顾到不同报纸的绝大多数受众的尺度问题。

其一,以目标受众没有阅读障碍为基础,以缩短报纸标题文字适合阅读为目的,参照权威语言文字字典和技术词典,对报纸标题使用英文、拼音等缩写类的网络语言尤其应该被宽容。

网络上涉及新经济新技术的词语,往往习惯以英语字母或汉语拼音等方式简化,而且很多词语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也广泛应用,这也是报纸标题短小精悍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像“IT”“IP”这样的词语可以成为人类社会不同民族共通的基础语言,“GDP”这类经济术语的缩写早就成为报纸简化标题的必用手段。又如“PK”一词,来源于网络游戏,是英文“PLAYER KILL”的缩写,用来说明对决的意思,语感更形象、简洁而有力,已经被广泛使用。

上述字母文字词语的使用虽然不被提倡,某种程度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纯洁性,但是只要不在正式的书面语场合使用即可。只要不是在那些以老年人为读者对象的报纸上,而是面向成人的都市类或经济类媒体中,让人读懂应该不成问题。

去年6月,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我国网民人数近7亿人,50岁以下国民的触网率近乎百分之百。为大多数公众所接受、业内人士认同的符合语言文字发展方向的网络语言,一旦运用于报纸标题媒体还需要找到更权威的现实依据。例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就尝试收录了“宅、山寨、雷人、给力、粉丝”等,可以为报纸编辑拟题作参考。

其二,以画龙点睛而不滥用为原则。书面语和口头语的使用历来有区别,报纸作为快餐式的出版物,运用各种年度流行语来点缀标题,常令读者会心一笑,同样可以被宽容。

鲜活而时尚的语感出现在报纸标题中是网络语言的最大功劳,此时的网络语言具象为词语,这些网络关键词反映了时代文化的精髓,代表了现代汉语在网络中的社会变异思潮,是特定背景下的口语化表达。这时的官媒标题运用网言网语,远比板起面孔的官腔官调更接地气。

2010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就曾出现这样的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在新闻界引发热议。网络词语以简洁而有个性色彩的表述得到了认可,类似语言文字的丰富发展,也被权威语言文字工作者所认同,被社会大多数人“点赞”。

人类社会已进入语言文字交流更高效快捷的移动互联时代。语言文字的使用既瞬息万变又大浪淘沙,与时代脉搏同步的网络热词没必要被视为洪水猛兽,能否真正融入语言文字发展的长河,能否经受时间的沉淀和检验,这本来就不是看过即弃的报纸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同样是在2010年,“你懂的”打败了“给力”,在“百度搜索”风云榜公布的搜索热词榜单上位列第一。时至今日,不但老百姓依然喜欢用“你懂的”,报纸标题也喜欢用,各级政府官员在反腐等敏感场合照样是熟练应用,公众都心领神会。“你懂的”一词是不是从今以后若干年还能让大家都懂的,那就是历史的抉择了。

其三,以词义准确不会引起读者歧义为根本。网络语言经常是在规范词语词义基础上适度引申,用得巧妙不啻丰富了现代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的标题语言理应被宽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网刊发了题为《习大大巧用网言网语》的新闻,解读了反腐高压态势下渐热的“任性”一词,从普通词义引申为特指含义,公众接受程度非常高。

又如“正能量”一词出自量子电动力学理论,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它变成了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代名词。词义新解就好似给词语贴上了新标签,冷冰冰的物理学名词上升为一个充满情感力量的符号。“正能量”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主办的“汉语盘点2013”选为年度国内词,得到了各阶层的认可,在报纸标题上也频频出现。

报纸标题语言的基础是语意明确,用词准确,词语通俗,彰显要义而服务于新闻事实,如果导致内容表达模糊、歧义,造成受众理解障碍,显然本末倒置。特定的新媒体“朋友圈”,不能等同于以普通人为对象的大众传播,语言过于前卫的新闻标题让人不知所云,也必定会成为“浮云”。

其四,报纸作为正规出版物,影响着社会语言文字的使用,对规范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负有责任,如果导致语言文字走向混乱和低俗,那需要的一定是严禁而不是宽容。

《礼记·少仪》有云:“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美文传统一向为中华文明所秉承,不能任由低俗的网络语言影响正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报纸应该是表率。

2014年人民网网络舆情中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显示,网络低俗语言表达开始趋于常态化,并导致低俗语言向传统媒体转移蔓延。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调查发现,类似“屌丝”这样品位格调不高的网络词语在2014年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出现竟达1942频次,“逗比”“逼格”等词居然也位居前列,而且在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上也泛滥成灾。

混乱滥用的问题也不少。网民往往以超常规的语法颠覆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故意曲解现有词语,新含义常与旧义无关甚至相反,炒作和调侃意味十足,失之严谨。类似“酱紫”“有木有”这样的网络语言和“qq”“msn”微信等网络社交语境相伴而生,借谐音无实际词义,很难代表文化和情感色彩,报纸标题最好不滥用。

语言学家张巨龄曾提出语言文字发展不违规、不违意的主张,窜改语言、造词费解,违背了千百年来汉语言文字积淀下来的创新规律。

新闻工作者永远不应该忘记,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新闻专业精神的缺失,必然导致报纸媒体公信力的丧失。报纸标题虽短,却传达出一种新闻价值观,反映了一家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品位。

原文来自:http://www.cssn.cn/yyx/yyx_gsjj/201510/t20151020_2503064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