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类周报刊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发布时间:2016-02-23 10:53:32    浏览次数:714

 近几年来,一度生机勃勃的生活类周报刊的增长速度变得缓慢起来,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现象日趋明显。这一方面是现代媒体激烈竞争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因其自身固有的劣势所致。这些问题表现在:

1.新闻报道的滞后,失去一定量的新闻读者。由于以“周”为出版周期,因而其新闻报道有着先天的滞后性,无法与日报、广播、电视以及网站、手机等新媒体竞争。即使是在报道正当其出版日的新闻内容时,如果不是独家采访并抢先见报的话,大多也只能是复制其他媒体的新闻,这就很容易失去一部分热衷于阅读新闻资讯的读者。

2.媒体介入性弱,难以扩大传播规模。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它不具有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信任度,常常被读者视为茶余饭后消闲的小报,信不信随意,看不看随己。二是它不如新媒体的介入性强。新媒体强大的介入特质,使它们在现代生活中充分显示出其渗透的力度和深度。相比之下,周报刊依靠的只是受众自由选择,其传播规模难以与之匹敌。

3.市场化的经营方式,使它面临着格外严峻的市场风险。竞争的残酷性,在周报刊的经营过程中显得更加直接和无情。没有体制上的支持,固然使生活类周报获得了比较大的自由支配权,但是一旦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也只能凭借自身的努力来应对,在弱肉强食的竞争过程中,求得适者生存的机会了。

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活类周报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媒体的激烈竞争,数字化媒体的冲击,使得生活类周报刊在发展中格外步履艰难。那么,怎样才能面对危机而找到出路,突破“瓶颈”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呢?笔者认为,生活类周报刊要实现更快速发展的目标,必须要以更加创新的理念、开拓的精神、务实的态度,从报业市场中寻找、抓住机遇,不断提高报纸的质量、提升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在市场竞争中营造和发掘自身的潜力,赢得更大的市场。

第一,回归内容,强化功能。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许多报社将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市场的经营上,而不注重报纸自身的内容质量,这实在是一种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决策。报纸内容信息本身就是有价值的,高质量的报纸应以内容为立身之本,提供真实、深入、“独家报道”的新闻信息,挖掘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受众口味的新闻事件更深层次的意义,传播科学、时尚、前卫的生活理念,显示热情、亲切的人文关怀,且又能以图文并茂、生动表达上述内容的生活类周报刊,必将受到读者的欢迎。在强化新闻功能的同时,生活类周报刊还特别要提升其生活服务资讯功能,因为这正是它有别于其他报刊诸如党报、日报、都市报的重要的、藉以获取竞争力的特质。要发挥人无我有、人短我长的优势,特别注重高质量的、最优化的、最人性的,自然也是最具有专业水准的生活服务资讯,让报纸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之成为读者的人生顾问、生活助手。事实上,在生活类周报刊的版面内容和服务功能方面,目前还有很多空白未被开掘,发展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

原文来自:http://www.baoye.net/News.aspx?ID=3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