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约瑟夫・普利策( J.Pulitzer)
约瑟夫・普利策( J. Pulitzer),1847年4月10日出生。普利策从小就接受了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的训练,17岁的时候,来到了梦想中的美国。随着美国内战的爆发,普利策也因此成为了林肯骑兵团部队中的一名战士。内战结束之后,在战争期间没有建树的普利策随即流落街头。生活的艰辛刺激了普利策强烈的求知欲,年轻的普利策总是利用工作的间隙和短暂的休息时间,学习法律、英语、新闻等学科知识。很快普利策抓到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西部邮报》聘为记者,由此,普利策开始他传奇的报业生涯。由于普利策的认真和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很快他就从同事中脱颖而出,渐渐地他的新闻报道为报界同仁和社会名流所赏识,他的座右铭:“工作、工作、工作,思考、思考、思考”更是得到了报界同仁的一致赞许,并在后来作为新闻人的工作理念流传至今。1868年1月他被选为密苏里州议会的共和党议员。1878年,普利策创办了《邮讯报》,由此普利策开始为他之后的报业发展积累资金。1883年普利策买下了《世界报》,通过不断努力经营,《世界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的报纸,自此普利策的新闻事业走上了巅峰。在普利策的晚年,他创办了《世界晚报》,并提倡给新闻从业人员以专业训练。普利策于1911年10月29日在他的游艇上与世长辞,享年64岁。
普利策的成功也取决于他对自己的理想有着非同常人的执着。新闻界为普利策的传奇一生给予了很多溢美之辞:“美国新闻理论的开创者”、“揭露社会丑闻的第一人”、“美国报业巨匠”、“公认的‘新式新闻事业’的领袖”、“一代‘黄色新闻’风气的开创者”等。相比之下,普利策最值得人称道的地方,还是通过他的努力,新闻学成为了一门社会公认的学科,由其一手出资创办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更是为新闻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捐资创办的“普利策新闻奖”时至今日还在不断地激励着新闻人做出更好的新闻报道,现在我们仍能从他的办报思想中体味到很多珍贵经验。
二、普利策的报业成长与办报经验
普利策成功运营报业的新闻思想和普利策所一直坚持的新闻理想是分不开的。虽然后人多对他的不顾一切迎合受众的做法颇有非议,可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世间万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普利策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报人的新闻行为和生存利益是分不开的,由此生发出普利策式报刊所开创的“煽情主义”和“黄色新闻”的报道模式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模式虽然是普利策开创的,但是其他报刊也在同一时期竞相模仿,然而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普利策的报纸却能打败其他对手,由此可见其报纸的内容更有内涵,以吸引和挽留住受众。
在评说了大众对其报刊的负面评价后,剩下的就是普利策成功的报纸运营模式和他为实现新闻理想所积累的财富了。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的美国社会,正处在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特殊时期,这期间,社会公众的内心,无论是物质的、经济的、心理的、道德的,还是宗教的,都走向了世俗化。当时的报纸行业存在着要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观念,新闻业在当时被赋予了一种社会责任,普利策正是当时美国报业最富社会责任感的著名报人之一。普利策在把握了时局的脉搏,以“煽情主义”和“黄色新闻”赢得了市场之后,又秉承着报人的责任感,刊发了大量有益于社会民生的社论和新闻评论,积极地引导了民众的思想,这和他坚持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报人,以及他一直坚守的新闻理想是分不开的,虽然我们不能回避其在扩大销量上运用的一些“手段”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但那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一种生存经营模式,因为普利策不仅仅是一名报人,他同时也是一个庞大报业帝国的领导者,有着新闻人和企业主的双重身份。在获得了财力支撑之后的普利策报业集团开始大胆地在报社内部进行改革。这其中包括设立“编辑部”为报道单位的运营模式,从而细化了内部分工,调动编辑人员协调工作,这种报道模式更像专司某一领域的专家。长期的专项新闻的分工报道,也为报纸的各种板块,培养了大批专栏编辑记者,提升了报纸的整体实力。这种各司其职的模式也预示了现代化新闻事业的来临。在编辑部模式确立后,又给普利策的报纸吸引了更多的受众,在扩大受众面的同时,也培养了健康的阅读习惯。这里不能不提到其报纸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策划大型的互动活动上的出色表现。包括为自由女神像筹款,还有跟踪报道内利布莱恩周游世界的活动。这种互动性,在当时丝毫不亚于今天,普利策在报纸栏目策划上的超前意识,很好地把握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这也正是普利策的报纸得以一直把握受众需要的原因。
综合分析普利策的办报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多条宝贵经验:第一,要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特质,顺应时代潮流办报。第二,要有创新意识,在报业的新闻理念和经营理念上都要进行创新,与时俱进。第三,在激烈竞争中,多做报业市场调研分析,时刻把握受众的期待。第四,充分发挥报纸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实现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坚守新闻道德。
三、普利策新闻思想对我国报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分析普利策的办报经验,针对我国报业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1、善于利用报纸策划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在普利策多年的办报生涯中,他多次利用报纸的媒介优势策划报道,深入挖掘隐藏在“媒介事件”背后的事实真相,并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融媒时代,报纸虽然不能同网络一样实时更新信息,但是网络上的信息多是消息性质的,有时却又是“听风便是雨”,对新闻信息的信源和事实依据少有考证,更没能在事后进行深入的总结。作为负责任的媒体,报纸该善于做重大新闻的深入报道,尤其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全程报道,扩大新闻事件的影响力。我国的报纸也应学习多用深度报道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发挥自身的优势,用真正有内容的新闻扩大市场份额。
2、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在普利策传奇的办报生涯中,他所一直坚持的基本办报理念就是创新。新闻业的创新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革新的,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更应该在思维上时刻保持以新求变,以变求存,打破常规的办报理念,并以此为动力求得竞争优势。如今中国的报业集团相较之从前已经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传统的办报模式,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各大中城市的众多报纸均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创新办报的理念,是无法长久地稳定报纸市场份额的。普利策在办报后期极力反对“黄色新闻”的竞争模式,因为这种竞争模式丧失了创新的本意和社会价值,以这种新闻作为竞争手段的办报思维也是很幼稚的,这种报纸更不会得到读者的尊重,也不可能真正适合社会各层次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明辨怎样创新才能带来不竭的动力,并且防止创新思维被带入不计道德底线的错误思维上来,要以健康创新实现持续发展。
3、重视报业集团的人性化管理。对报业集团进行人性化管理是普利策办报的一个突出特点,一个良好的工作团队既可以提高报业集团整体的工作质量,更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因此,在普利策经营报纸的过程中,为了留住人才,他主动给予人才高薪,并鼓励良性竞争。在如今国内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如何为集团吸收最好的人才,培养素质好的新人,并且使他们能够把自身利益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是决定报业集团发展优劣的关键。虽然目前中国报业在运营的观念和机制上已经有了喜人的突破,但其中不乏只重视制度化管理而忽视人性化管理的报业集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报业集团的发展。这其中突出的问题有:只重视人才的工作质量而不关心人才的实际生活质量。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在短期内透支人才的工作热情,使员工身心疲惫从而感觉不到工作的愉悦,最终造成人才流失;在一些报业集团内部存在“小帮派”、“小集体”现象,集团高层在人才的安排上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致使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用,使他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最终只能选择离开。为了防止以上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就要积极借鉴普利策人性化管理的经验,用人性化的管理为企业趋利避害,从而寻求突破,用“人和之力”应对挑战。
原文来自:http://www.xzbu.com/1/view-174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