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查,数据显示,传统报业销量大幅下降,数字报业稳步攀升。作者通过理论与举例分析结合,论证了传统报业与数字报业的合作伙伴关系,指出传统报业不可替代,未来二者必将达到共赢。
一 、传统报业的发展现状与不可替代性
(一)报纸作为最传统的媒介之一,它也经历了多次如电视和广播等新兴媒体对它的冲击。
在短时期内,传统报纸的销量会大幅度下降,数字报业正稳步攀升。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5年,各家报社的广告收入就开始大幅下滑,一般下滑的幅度都在10-30%。中国报业广告的增幅五年来第一次低于GDP的增长幅度。我国2006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9%,而报纸广告营业额同比却增长了5%,低于广告业和GDP的增幅。
(二)然而报纸作为一种最基础的阅读类的新闻媒体,还是有它不可替代的魅力。具体如下:
1、其他媒介都需要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或电脑等科技设备来进行传播,人,总有一段时间是脱离这些科技设备的。脱离这些设备的时候,手里拿着报纸,就能够满足当下对新闻资讯的需求。
2、报纸的可贵性,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性。报纸培养出很多专业和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这是新闻网站目前所不能做到的,甚至连广播和电视新闻也稍逊一筹。严肃的读者还是喜欢看报纸的。就算是把报纸的新闻转移到手机或电脑,报纸新闻的深度还是存在的。
3、传统报纸可永久保留,信息质量高而精,更具有说服力。
4、读报也是一种消遣。现代社会的人们大都运用电脑工作,一天的忙碌,使得他们身心疲惫,所以,下班后,人们习惯于一边喝咖啡,一边悠闲地读报,气氛和谐、放松。
毕竟,任何媒介都是独特的,迎合的是人们对资讯接受的不同要求,为人们提供更多元化的资讯环境。再说,报纸也在进行自我更新。例如免费报的出现,也是报纸迎战新媒介环境的策略之一。正是因为这些客观因素,我相信媒体还是会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会出现报纸完全消亡的极端的结局。
二、发展数字报业的必然性
数字报业以其先进的接收终端,大大提高了读者与编辑的的互动和交流。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开始冲击着传统的媒体市场。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对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8月推出“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首批加盟报业集团有17家。加盟集团对数字化报业进行了实践,开始探索报业的数字化发展之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林江称,报刊司推出的“数字报业实验室”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计划,探索的不仅仅是加盟单位和领先报社的转型,更是全行业的转型。根据目前确定的计划,2007年将会发展300家以上的报社和关联产业单位加盟实验室。在这个过程中,会通过实验计划的组织实施,吸纳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报社,进行分门别类的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全行业共同朝着数字内容产业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报纸的数字化转向,是报业面对新兴数字媒体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报纸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三、传统报业与数字报业共同发展,达到共赢
数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让报业在感受实实在在威胁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数字化”才是应对危机、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应当说,整个业界在建设“数字报业”这个大方向上达成了空前一致, 但发展数字报业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报业,数字报业绝对不会取代传统报业。数字报业是传统报业的延伸和发展,而非报业的割裂。发展数字报业,在坚持以新闻纸为本位的传统纸媒体前提下,报纸、网络、手机等各共生单元,一方面紧密合作与融合,另一方面,在共生系统中应保持竞争态势,在竞争中融合,在融合中竞争。共生仅仅是传统报业借助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作为载体,共生并不是优胜劣汰,并不意味着传统报业的报纸成为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附庸,更不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兼并报纸。数字报业的主体依然是而且只能是报纸。从这个意义上说,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数字报业绝不是传统报业的敌人,而是新一轮报业增长的助推器。报和网的关系是内容和渠道的关系,是本质和手段的关系。
四、结论:
传统报业的生命力依然强大,这个行业的前景不是灰暗的衰落,而是挣脱旧体制和旧模式的桎梏后必将迎来的出版生产力 的解放和发展。未来,报纸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是博弈,更多的是合作,最后达到共赢。
原文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2d3ef50100ct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