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报也需要多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6-03-09 10:10:19    浏览次数:511

在能源日益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战略物资的时期,一份专门为这个行业服务的综合性报纸《中国能源报》诞生了。2009年6月1日,定位为“中国最权威的能源产业经济报”的《中国能源报》在北京正式创刊、发行,是我国能源领域第一份综合类报纸。对于报纸的战略定位和战标,中国能源报总编辑李庆文非常自信,“打造中国最权威的能源产业经济报,使其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能源媒体。

今天的传媒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在日益白热化的竞争形势面前,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创新变革迫在眉睫。6月17日,中国能源报总编辑李庆文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指出,行业报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并且需要多元化发展。

行业报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报的发展前景、空间非常巨大。有很多报纸不光是有多平台发展,还有在一个区域内为了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而组成多家行业报抱团联合,形成一个报业联盟,并由此带来了发行总量的显著提高,比如浙江的行业报联盟,还有全国的都市报联盟。

“行业报是不是建立联盟?这种联盟抱团对它的发展有什么好处?我觉得联盟这个词应该广泛提倡。”李庆文说,“叫联盟好,还是叫合作好,这需要探讨。联盟和合作是不一样的。叫合作好,还是叫协作好,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从报业的个性来看,任何一个报纸,它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性,才有生存的价值。因为报业也作为一种消费现象来观察的话,它最大的鲜明特点是独特性,它不可替代、不可重复的时候,这张报纸才有存在价值。一张行业报要坚持自己的独特性,你有了你的独特内容、独特的媒体运作方式、独特的传播渠道、独特的视野、独特的观点,这样的报纸是最有生存价值的报纸,也会具有最强生长力的报纸。”

报业能够给人以思想,给人以最新的信息,给人以阅读的享受,不是给人很厚的一种报纸的负担。“现在这种厚报,一天几十个版,上百个版的出版,有几个人能够把上百个版都读完呢?这种模式对报业伤害很大。”李庆文说,现在我们的报业突围,要突围什么?突围我们过去曾经犯下的错误,修正我们的错误。我们再也不能走那种浪费的道路,回归我们报业本来的特性。报业就应该是思想的领先者、观念的领先者、价值的创造者,报业不能搞“价格战”,应该搞“价值战”。

李庆文坦言,《中国能源报》要走“价值战”这条路。这个价值是思想价值、新闻价值,是理念价值、观念价值,是信息的质量价值,而不是打“价格战”。我们要走创造价值之路。

行业报也要跨媒体发展

报业也可以进入互联网,报纸可以有自己的网站,报纸的新闻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各种媒体进行多次传播。这种多次传播,其实也是报纸的影响力所在。“如果你的报纸总有新思想、新观点、新价值、新判断、新信息,我相信各种传播机构、传播媒介都会传播你这张报纸提供的这些内容,你还是王。从这些角度来说,内容为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目前很多报纸都在进行多方面的延伸,比如打造各种子媒体,那么未来《中国能源报》会不会也创办很多的子媒体?李庆文认为,报业的发展面临着转型。一个根本性的转型,就是报业的发展模式,再也不能就报业来发展报业。报业应当以报为主跨媒体经营。在做好《中国能源报》创刊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在酝酿、筹办《中国能源报》的网站、《中国能源报》手机报,同时,成立网络电视部,我们要成为能源行业的舆论的重要引导者。

李庆文说,《中国能源报》未来就是跨媒体经营。它不但有报纸,还有网站、手机报、电视、广播。同时,也应该根据能源行业的细分市场的需要,创办若干个有发展空间的专业杂志。如果我们的媒体变成了这样一种结构、这样一种阵势的话,我相信《中国能源报》确定的那种成为主流的、具有影响力的能源专业传媒,目标就能实现。也能够完成张研农社长给我们提出的,要办出一张既有影响,又好看的报纸,办出一张在国际能源行业能发出自己声音的报纸。

互联网给报业带来机遇

“在目前的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全国性的产业报和行业报。既然是一个行业,是一个产业,就必须要以全国为范畴,甚至应该以全世界为范围来发展。”李庆文说。

人民日报社张研农社长对《中国能源报》给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中国能源报》能在世界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张研农社长提出来,《中国能源报》应该在世界能源传媒领域里发出自己的声音,我觉得这个要求是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是符合我们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的,也是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中国的能源行业、能源产业,在世界的位置决定了我们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李庆文说,“事实上,现在国际上的一些能源行业的会议,如果中国能源行业没到场,这个会议就是有缺陷的。如果国际性的、国外的一些能源组织主办的论坛,如果这个论坛上没有中国能源行业的声音,那么这个论坛也是有缺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能源领域里,需要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声音从哪里发出来?谁来能够体现主流舆论倾向,又能够反映中国广大老百姓的声音?“我觉得《中国能源报》应该承担起这个大任,担起这个责任。我们为我们的传播形象做了一个描述,就是我们要体现国家的主流思想、传播民间声音,这是我们的传播形象。我们将按照张研农社长的要求,努力打造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提高我们编采人员的国际传播水平,使我们在国际能源传播领域里有我们的声音,有我们有特点的声音,有我们有影响力的声音,能够把我们中国的利益、中国老百姓的诉求有效的、正确的、客观的、全面的传播出去,传向全世界。”

作为一张报纸,增强自己国际传播力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互联网。互联网是使我们媒体提高国际传播力的最好的手段和渠道。“所以,我们计划在7月份就要把《中国能源报》的网站推出去。我们将会通过这个网站,把我们《中国能源报》这种传播的能力提升起来,使它能够变成一个在世界能源传播领域里有一定影响的报纸。”李庆文认为,互联网技术,报业不能仅仅看作是给我们带来挑战,事实上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机遇。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要把《中国能源报》影响力快速地传播到世界能源行业里去,我觉得是很难做到的。怎么能够使你这张报纸送达到你读者手里呢?这种物流的过程和成本,你就做不到。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有了这个内容,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既便捷又有速度,所以它能实现。

原文来自:http://www.zbfx.org/hydt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