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为什么会存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但是有一点,人活在这社会上,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为了不与社会脱节,获取社会的信息,新闻信息是必需的。获取信息有很多途径,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很显然,广播是听的,有其先天缺陷,电视只能看,而且要在家里看,出了门就不方便看。报纸的好处是方便,随时随地,看一半也可以放下来,有空接着看,看了还可以给别人看,看到有好的信息还可以收藏起来,还有一点是,报纸便宜,特别是中国的报纸更是便宜。而广播电视都不具备这些。所以当互联网出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出现并盛行前,没有什么可以替代报纸的媒体。
但是当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报纸的这些优点,互联网都具备,新闻甚至不花任何钱就可以阅读,更为突出的是,还可以互动、可以分享、可以链接等等,所以很快报纸就被移动互联网抢走了蛋糕,导致报业的大幅萎缩。
那么,在这种情势下,报纸必须走出去,向数字化方向转移。结合我们上面总结出的《The Daily》失败的教训,我们认为,适合报业的发展方向的数字化转型,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 “双腿走路”,是报业的必经阶段。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报业的发展恐怕需要学会“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稳,以前能一只脚“鹤立鸡群”,是因为报业的对手都是“鸡”而已,如今不同了,报业的对手如狼似虎了,报业这只“单脚鹤”,在也无法那么气定神闲、悠然自得了,是时候放下另外一只高贵的腿出来,准备随时奔跑或者起飞了。
报业的“两条腿”,一支是传统的印刷版报纸发行,另外一只是数字版发行,而且必须有两条腿才能走稳。只靠纸质报纸发行走路,我们已经论证了很多,行不通是一定的。而单靠数字版发行,可能也要像《The Daily》一样死得很惨。报纸也许像那位美国佬菲利普·迈耶说的“正在消失”,“正在”要持续多久?30年? 30年后的情况谁也说不清楚,也许30年后,报业的数字版发行又可以鹤立“兽”群了,那是后话,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媒体行业风水轮流转也是符合自然法则的。
《The Daily》的失败,也从侧面证明了传统纸媒在电子化、网络化的道路上还不是一蹴而就的。新媒体的冲击,不会立即取代纸媒,二者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并行不悖。但如果报业能够吸取互联网发展的优势,摒除传统报纸发展中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因素,那么,我们的报业将会顺利地实现由单靠纸质媒体的“一条腿”向拥有纸质媒体和数字化媒体两条强健的“双腿”走路的转变。
既然需要两条腿才能走稳,那么就意味着数字版的发行必须依靠传统报纸的品牌,才能稳健前行。
二. Pad是最适合报业数字化发展的载体。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碎片化的生活导致了人们不可能像十年前那样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份报纸看半天”。人们生活在高节奏的状态下,上班可能不在办公室,吃饭也不一定在餐厅,地铁上也可能在娱乐,人们没有很多时间花在家里的电视上,没有很多时间花在家里的报纸上,没有很多时间花在台式电脑上,而大部分获取信息的时间是在零零碎碎的工休间、上下班途中、睡觉前、甚至上洗手间的过程中。而这个过程中,什么方便?一是手机,一是平板电脑(Pad),Pad具备屏幕大的特点,玩游戏、看视频和照片的效果都比手机好。当然,现在手机和平板的界限越来越越模糊,Pad越来越“迷你”,手机也越来越大屏化,很多Pad也可以用来打电话。
所以,作为我们报业的载体,当首选Pad(包括迷你版的Pad)。这一点,《The Daily》当初的考虑没错。而且亚马逊的Kindle电纸书也是明证。
三. Pad报纸新闻短时间内不可以收费。
我们处于信息过剩的时代,各种互联网新闻网站的新闻既快又多,还有各种免费的移动新闻APP,数不胜数。我们的受众没法接受看一般传统的新闻信息也要缴费的理由。而且,在我们国内,新闻行业还要肩负着舆论导向的职责,大家都看不到你要宣传的东西,谈何舆论导向。
有人会说,读者看报纸都是花钱买的。但是,报纸绝大多数是低于成本价很多销售的。在厚报的时代,报纸看完卖废报都差不多值购买时的价格。跟免费看报有多大的差别?
四. 新闻和广告必须像传统报纸一样是一体的。
报业的运营模式是靠两次销售,第一次销售是发行,通过发行,将报社采编、出版并印刷出来的报纸发行出去(销售或赠送的办法)。第一次销售完成后,才有第二次销售的可能,就是广告的销售。所以广告的销售是建立在第一次销售之后,相对来说是“水到渠成”的。说得难听点,是顺便的事。读者在看报时顺便地看到广告的事实。用互联网的术语,可以叫“流氓插件”,至少也是“广告插件”吧。
所以报纸的广告对于读者来说,是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这个“强制性”也可以叫报纸的新闻和广告的“粘度”。违背了这个“粘度”,广告就没法实现。而商家正是看中这一点。
而报纸要通过Pad形式传播信息来实现报业的运营,达到报业盈利的目的,也必须让广告跟着新闻走才能实现。我们知道过去一些报社会通过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新闻信息。但这些工具很难实现新闻和广告的一体化,就是广告和新闻的粘性小,很难实现经济效应。所以即便一些报社的微博粉丝动辄达到数百万,其实际的经济效应不敌实际发行量的一万份,尽管微博粉丝的数量为报社的品牌宣传是有作用的。
五. 必须有一支发行队伍。
首先,任何一家企业,营销都是最重要的,销售队伍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必不可少,而作为新媒体产品Pad载体再好,也需要宣传和拓展,需要向潜在读者推销。其次,Pad背后承载的是一家报社的新闻信息传播,不仅要实现第一次销售,还要为第二次销售做准备,作为报社,特别是地方性报纸,其地域定位是非常明显的,广告商在报上做广告,是看中了在指定地域的宣传作用。第三,这是由传统报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过程。读者由传统纸质报纸转向用电子物读报,需要一个观念上的转变,特别是老读者,发行队伍甚至要教他们如何使用,向他们介绍有什么好处,比传统报纸有哪些优势等等。
发行队伍的重要性,就如同在军事信息化军事的今天,仍然需要军人一样,只是对军人的素质要求更高。作为发行队伍,要小而精干、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高
六. 转型的报社必须要有互联网基因,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撑。
传统纸媒的运营机制是十分成熟的,其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经验,以及公信力高,易被公众接受等优点,在向数字化转型中,需要吸取,但当载体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要重视数字化媒体中传统纸媒不具备的的特性:用户体验、互动、链接、开放和共享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报业的转型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完美地将互联网企业的基因嫁接到传统纸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