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报纸等传播媒体与员工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它既是上级集团公司党组的耳目喉舌,又是员工群众的耳目喉舌;它既能够广泛地反映员工群众的意见、呼声、意志、愿望,又能直接影响员工群众的思想、行动和政治方向;它既是员工群众的知心朋友,又被员工群众视为可依赖的老师。我们的记者编辑要接触企业和员工群众,同各个层次人打交道,如果不具备记者编辑应有的素质,不仅难以完成采访任务,也会损害报纸在员工群众中的形象,甚至会直接影响上级集团公司党组在员工群众中的决策权威。
记者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
一、政治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企业,热爱员工,是个立场问题,也是个感情问题。记者编辑和通讯员写稿,不是有闻必录。能不能报道,什么时候报道,采取什么形式报道,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员工群众。一个对国家、对企业、对员工缺乏深厚感情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员工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做到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千方百计地去完成采写任务。像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等很多名记者,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当然,一名记者的政治素质也应包涵要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所谓政策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记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水平的具体化。有人说:“记者是靠政策吃饭的”,这话有一定道理。一篇好的报道,当然同记者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关系,但起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文字表达能力,还有文章的内涵,这个“内涵”,又是记者的认识水平、政策水平的体现。
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原则,包括很多方面。有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方面的等等。但是这些方针、政策、原则,都是体现和服从党的基本路线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基本方针的。作为企业媒体要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这是每个记者、通讯员、必须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的,不然就无法进行新闻报道工作。
二、业务素质
新闻业务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采访、写作、编辑,以及资料、校对等。从记者编辑来说,特别需要了解、熟悉编辑业务。编辑是一门学问。在深化主题上,在调整文字结构上,在语法修辞上,在制作标题上,在安排版面上,编辑都有特殊的本领。这也正是一般记者所缺少的。记者如果了解、熟悉编辑工作,对自己的采访、写作,肯定会有大的帮助。当然,编辑也有了解、熟悉记者工作的必要。一名记者还有广阔的视觉和丰富的知识。有人认为“新闻无学问”。显然,这是缺乏常识的见解。新闻要写好,要写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文采,没有多方面的知识作基础是不行的。一般记者都有适当分工,除了应具备所担负的专业报道方面的知识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历史、文化、逻辑、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
文如其人,一个记者功底深浅,读了他写的报道,就一目了然。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一名记者还要做到脚勤、眼勤、嘴勤、手勤,还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新闻特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创新。这是新闻工作的特点,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乐趣所在。这就要求,每位记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工作,深入到方方面面,要做到善于调查研究。要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受固定的框框束缚。既有目的,又无目的,不能太功利主义。要从局部看局部,又要把局部放到全局中去衡量。不要浅尝辄止,但也不能蒙头转向,扎下去出不来。要注意了解典型意义的事例,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随时随地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观察。很多重要报道线索或报道主题,就是这样发现或产生的。
三、思想道德素质
新闻界同行有个说法,叫做“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因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同新闻记者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是分不开的。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党建党以来思想路线的核心。一个不实事求是的人,一个不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方针的人,能够担任我们的记者吗?这是不言而喻的。
新闻报道要做到实事求是、完全真实,并不容易。记者既需要克服本身思想上、工作上的弱点、缺点,又需要抵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与压力。这是需要有点胆识和必要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时刻想着自己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的新闻事业才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我们的新闻工作才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们的企业才能蓬勃发展。
原文来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12/20/6926875_1938258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