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化:如何给报业一个未来
发布时间:2016-09-02 08:58:15    浏览次数:847

报业转型需想清的几个问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美国,报纸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大量流失,许多报纸尤其是地方性报纸难以为继,最近麦克拉奇等多家报业集团先后宣布大幅裁员,芝加哥论坛报为摆脱财务困境而卖掉了总部大楼,成了传统报业衰败的象征。 
   
  今年4月,在国际报业与传媒商业科技协会(IFRA)主办的第八届亚太地区出版会议上,亚太多名报业高层管理人员都表达了对传统报业发展的忧虑。据台湾联合报系成立的联合在线公司副总经理李彦甫介绍,他们旗下的报纸及整个台湾的报业,基本上都是不赢利的。新加坡报业控股执行副总裁冯元良说,新加坡报业发展到现在,面临广告被分流、读者逐步萎缩的局面。 
  在信息社会,传统报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对此大家都有共识,现在几乎所有的报纸都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和建立自己的数字化报纸网站,再谈报业数字化转型似乎多余,但笔者认为,其实不然。 
  如果问一下国内报社的老总,报业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报业数字化能为报社带来多少收益?报业的数字化战略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前景如何?数字化报纸什么时候能赢利?我想,不是所有的老总能回答清楚。 
  在被信息技术推动的数字化转型中,传统报业如果不认真思考,可能会被新技术、新模式“雷晕”,有可能盲目跟从。笔者认为,在进行报业数字化转型时,必须想清楚以下几件事: 
  一是为什么要花时间、精力、成本进行数字化?数字化往往是老总们被动地接受的,而不是认真思考后的理性决策; 
  二是数字化转型后可以增值多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传统媒体艰苦运营的今天,为什么要增添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包袱?据笔者所知,有一家报社开办了一个数字报纸网站,因此增添近30人,不算计算机的软硬件投入和维护费用,光人力成本就是一个不菲的数字; 
  三是在数字化转型中,技术革新可以提高多少生产力?等等。 
  笔者认为,只有把报业的数字化与报业相关的核心利益挂钩,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看待其真正意义,采取正确的决策。报业不应该盲目推进不适合的数字化转型,更不要一阵风似地追从。国内报业近几年集中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多家报社大张旗鼓地宣传其改造成果,但笔者很少看到他们说明其预计的收益。如果说只是网络空间的拓展,这确实是有必要的,但同样要成本投入与维护,所以报业的数字化最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不能沦为报业的形象工程和成本包袱。只是将报纸数字化的网站,想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中占有一席之地、分一份蛋糕,比在传统报业中竞争还要难得多。 
   
  期待开放的技术环境 
   
  笔者曾在1999年参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的一次演讲,他认为当今社会要分物质和数字两个世界,把信息技术提到很高的位置。现在看,这位曾被称为预言大师的判断正被信息社会的发展一步步证实。他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也指出:在数字化时代,行业的前途取决于能否转化成数字形式。 
  信息技术是由西方的电子科学技术兴起发展的,国内在这方面奋起直追,但至今仍没改变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劣势现状,西方在大多方面仍处于强势地位,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在报业的数字化方面实行国家攻关政策,扶持国内公司的技术发展,因此诞生了方正、华光等技术型的著名企业。国内出版技术具有本土化的技术优势,迅速普及后大大提高了国内出版印刷的生产力。方正、华光的报业出版技术,不仅在国内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还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一场国内与西方出版技术的竞技比赛和市场博弈正在拉开。 
  技术竞技和市场博弈最后的着力点需要在终端客户上体现,促进报业的收益和发展才是根本。在版面制作出版的流程数字化方面,我们曾赢得一局,这也是国内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在此之后,相关业务拓展方面的数字化,我们也应有尽有,但在技术进化和加入其他技术含量等综合能力上,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人认为现在我们国内的技术与国外相比慢半拍,仍处在向国外学习模仿的阶段。 
  在报纸数字发布技术上,这两年突然杀出一匹黑马――Xplus公司,令国内传统报业软件提供商一度阵脚忙乱。垄断的大蛋糕面前突然闯入一个竞争者,但竞争将使报纸数字发布技术得到尽快地普及应用。 
  近期国家把“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十一五”发展规划》,这让笔者想起国家一直扶持开发的规划项目――中文操作系统。国内出版软件系统已经过近30年的市场化发展,而现在报业软件的技术改进和提高还要以国家发展规划来完成。笔者希望国内出版软件提供商靠市场的合理竞争与技术演化,而不是靠垄断来为报业提供数字化技术产品。“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完成的。如果其有庞大的市场空间,很多软件公司会迅速跟进,为什么我们不能交给市场来解决呢? 
  “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对我们来说仍是个宏大的未来工程,但在国外已经实施,或在国际出版软件提供商Adobe公司的技术平台上,数家软件企业正夜以继日地开发实施。 
  笔者曾与Adobe公司出版软件的首席技术官Tim Cole一起探讨过数字报纸复合制作和发布问题,Tim Cole演示了该公司这方面的新软件,新软件实现了报纸网站等不同媒体之间的共同编辑,并可以多通道发布等。 
  就此问题,笔者还与亚太最大的报业软件第三方提供商香港Awt的市场总监李德生一起探讨。他当时笑话我提出的问题,并打开电脑向我演示现在正在开发和已经成功实施的项目。已开发的软件可以同时进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的编辑,可以自定义地分包传送发布。在版面的制作中,可以自定义分工协作,广告的版面内容可以让客户直接提交(只此项改进,不知要省去多少人力成本),编辑的版面也可以分工制作。他演示完说:“你还要如何进行其他的复合出版?”笔者当时不知说什么好。 
  现在,Adobe公司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对市场资源的整合,成为全球最优秀的出版软件提供商,并在不经意中占据了国内杂志出版软件的半壁江山,撬动了国内出版行业的诱人市场,新一轮的技术竞技和市场博弈即将展开。 
  封闭、保守、不开放的软件是没有生命力的,垄断的市场只是暂时的,也只会坐吃山空。只有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市场,做到有所守、有所放,坚持自己的长处,努力做好自己的专业。包打一切的做法,在今天分工越来越专业的背景下,肯定走不通,也不会长久。 
  一个专业、开放、多元、多企业合理良性竞争的出版软件新环境即将到来,这是现代报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也是报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保障。报业数字化转型只有使用先进的技术工具,才有强有力的竞争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彻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国内一批商业门户网站已经走得很快很远,做得很大很强,赢利也相当可观;反观报纸网站,除具有强大宣传功能外,在赢利的道路仍然步履蹒跚。慧聪国际总裁郭凡生在一次传媒论坛上曾经说:“请问哪一家报纸做的网站挣钱了?哪一家报纸做的网站没赔钱?如果有的话你告诉我。今天报业和互联网的结合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失败!” 

  显然,在今天,国内报纸的网站上的新闻逊色于商业网站,可是商业网站连基本的新闻采访权都没有,为什么商业网站的新闻做得更好呢? 
  这是因为商业网站运用了互联网的新闻聚合功能(它们已经形成强大的新闻社区,传统报纸如果不与它们合作,可能面临在网络中被边缘化的危险)。反过来,各个报社网站也只是把自己的报纸数字化,很难突破传统媒体的新闻受到的时间、空间、地域,或者语言的限制,仅能提供相对有限的内容,而没有彻底发挥互联网能够打破这些壁垒、汇聚更足够的内容、吸引更广大人群的优势。商业网站凭新闻聚合这一招打败了整个传统报业,这还只是新闻信息层面的竞争,在新媒体中还形成了“赢家通吃”的鲜明特点,报业数字化转型后,要在新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报业数字化”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是传统报纸在虚拟世界的数字化再现,当然报纸的同步数字化应是报业进军虚拟世界的第一步,显然这一步不足以在信息海量的虚拟世界中生存。 
  传统报业必须使其网站从先前纸质报的辅助传播手段,变身为主流的全新复合型媒体平台。但这还远远不够,未必能扭转传统报业的衰退,必须给信息社会带来一份新鲜的礼物,让网民诚心诚意地笑纳才好。 
  据报道, 2008年5月27日,在各大网站争相开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编程接口)后,纽约时报终于宣布将在不久后对外开放自己的API,以使纽约时报网站的整个内容实现“可编程化”,以此来推动该网站的社交化网络应用进程。 
  早在去年的9月,纽约时报就停止向“Times Select”(“时报精选”栏目)用户收费。而在默多克收购道琼斯以后,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收费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此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这几家全国性大报也都同时看好了博客的现状与前景,主动借鉴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并结合自身的品牌特色,相继在各自的网站上推出了新的博客专栏。美国校园枪击事件就是以博客的形式发布的。 
  现在又出现了Digg.省略平民记者新闻网站模式,等等。 
  甘奈特报业前副总裁Michelle曾指出,通过赢得更广泛的读者来获得更高的广告收入,想尽一切办法抓住读者,似乎已成为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对于国内报业的数字媒体发展而言,前进路上更充满了荆棘和变数。报业的数字媒体发展将取决于报社领导对信息技术的把握,和一批懂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传播的专业人才的付出;取决于突破传统体制的制度创新,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取决于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与本身处境的匹配,和找对自己发展的优势路数等等。 
  报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被迫和无奈的选择,但数字化转型后的新媒体的确很诱人。媒体的发展因技术的革新会出现革命性的改变,广播、电视都一波接一波地把信息传播推向高潮,同时也带来丰厚的回报。报业也有成功转型其他媒体如电视的例子。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曾介绍过他们转型电视媒体的心得,报社记者编辑同时主持报纸文字、电视视频内容。 
  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报业与其他媒体一样,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报业数字化转型后,则是一个全新的媒体,可以使用多媒体传播手段,并且拥有新闻采访权和强大的社会资源,如果不是遇上好时代,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去。 
  随着采编和传播网络的进一步融合,国内报业将以几乎脱胎换骨的新媒体形态,展现在3亿国内网民和全球网民面前,并将因此释放巨大的传播能量,为国内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新媒体发展掀开新的篇章。 
  普华永道近期发布的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2008~2012年展望报告显示,在2012年前,互联网广告在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收入的增速将居于首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到2012年达到1200亿美元的规模,之后,将有望在短期内超越报纸广告的市场规模。在此之前,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中国传媒行业研究报告”称,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速只有百分之十几,而互联网广告收入以平均每年60%左右的速度增长。 
  报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会给报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如以人民网为代表的一批新闻网站,实现了报纸内容与网络传播的对接,扩大了报纸内容的网络传播和社会影响,建立了强大的网站社区,吸引了大量的网民。一批地方报纸推出的地域新闻网站在当地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批专业类报纸在资讯服务方面实现了报网互动,这些进步都是应该肯定的。 

原文来自:http://www.xzbu.com/7/view-2955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