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时代报纸导读版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6-09-22 11:31:22    浏览次数:947

数字化在线阅读的主要特征有: 
  一、视频和图片的流行,即阅读的非文字化。视频、图片和文字都属于视觉阅读,但是前两者强调色彩、画面和形象,“白纸黑字”颜色单一,主要靠抽象把握。 
  二、标题化、提纲式阅读。网站或手机报的新闻阅读以提纲式阅读为主,强调简约、中心词突出,力求在最短时间吸引受众点击。 
  三、阅读的模块化或超链接化。主要表现为网站的专题形式和海量链接,这也是网络在线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最大的优势。 
   
  报纸的导读版概况 
  导读版面的诞生跟“厚报”相关。一些报纸动辄达百版以上,包含海量信息,不方便翻阅,因此,索引、摘要、一览、引用、目录等一切以帮助读者阅读为目的的导读形式纷纷出现在报纸头版。自《广州日报》2006年独创“导读与索引”版以来,国内许多报纸都纷纷效仿设立类似版面。总的来说,我国报纸一般先尝试在头版设置导读区或导读栏,再逐渐扩大导读数量,形成“准导读版”,最后进入到成熟的导读版形态,从而形成三种不同形式:一是“封面导读版+头版”,如《广州日报》、《楚天都市报》;二是“导读版=头版”,导读版与头版合二为一,如《南方都市报》(该报还专门另增第三页为“主页”,实际也是导读版)、《羊城晚报》等;三是如《今晚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在传统头版的基础上辟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导读专栏、专区等。 
  目前,我国都市类报纸大多采用了封面全导读化的形式,总体上看,设立导读专版的报纸越来越多,报纸的“表情”越来越丰富,甚至日均只有十几个版的“薄报”如《晶报》、《深圳商报》也“入列”了。 
  一般来说,导读版面主要承担着导向、标示和推销功能,它改变了将报纸从头到尾逐条“扫描式”阅读的习惯,大图、大标题、简短提要满足了“快餐式”阅读的需要。导读版也是一个二次“议程设置”,不同报纸导读版的新闻选择和编排,体现了报纸的价值取向、立场和定位。事实证明,广告市场对导读版极为青睐。 
   
  导读版衔接了纸质阅读与电子超文本阅读 
  数字时代的电子超文本和传统的纸质文本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文本主题的杂合性、文本结构的开放性、文本语言的时尚性、文本信息的流动性、文本之间的非线性。①导读版虽然利用的是纸张这种古老的信息载体,但不同于传统纯文字的纸质文本,它是数字化时代电子超文本和传统纸质文本的结合。 
  1.导读版是各种重要消息的“杂合”之地,通过对海量新闻的提炼,使各种内容以标题形式出现,就像网页一样。 
  2.阅读的“非线性”。读者不再按照固定顺序逐页逐条地阅读报纸新闻,而是根据导读版的信息布局来选择阅读某一版面或具体的新闻。这跟电子超文本因为无法标明页码而呈现的多维信息排列相同,受众根据个性需求点击鼠标,通过超链接在不同的文本中交互阅读。 
  3.导读版上网络语言竞相出现,契合网络时代的创造性和时尚性。虽然对网络语言是否可以或者以什么方式出现在传统媒体上尚存争议,但报纸导读版面确实需要文字的创意性和新奇性,来达到导向和推销功能。 
  4.阅读的开放、流动和个性化。导读标题是引子,内页是相关或延伸性内容,读者根据导读的提示可在不同版面间自由选择,得到开放式和立体的阅读感,与网络阅读的个性化相似。网络通过众多交互式开放节点给予受众极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这种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导读版面显然也受此启发给报纸阅读带来了新生。 
   
  对策:深阅读与浅阅读的结合 
  目前来看,我国报纸的导读版出现许多问题,如照搬新闻原题、导读与内文不符,没有必要导读时“故作姿态”,造成导读徒有虚名,广告泛滥现象也很普遍。要让报纸的脸面导读版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又能让读者在阅读之余有不同于网络在线阅读的感受,对策之一是实现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结合。 
  1.浅阅读对策 
  浅阅读具有快餐性、随意性、享乐化、碎片化等特点。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体现出明显的浅阅读趋势,报纸相对于图书阅读本来即具有典型的浅阅读特点,为适应浅阅读的趋势,导读版的设计须把握简易化阅读、板块设计、增强版面信息亮点等因素。 
  (1)导读数量的控制。导读数量并无定数,不仅要站在普遍的角度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也应从当天具体的总信息量、重要和有价值新闻的多寡考虑,还要剔除广告所占的版面,保证足够的留白。条数太多、文字太密、导读版信息太过拥挤,都不利于导读版发挥作用。 
  《南方都市报》开始设导读版时,如果头版有半版广告,信息量为4~6条左右;如果没有广告,头版的信息量多达18条左右;到2003年,一个没有广告的导读版上最多容纳的导读条数为13条左右;2005年时为11条左右。②如今的《南方都市报》尽管常出一二百个版面,但由于有A03版的“主页”做导读的后盾,封面版导读数量已经下降至三四条,而标题极为粗重,图片巨大,留白恰当,制造了轻松、愉悦的“易读”效果。 
  (2)大胆运用非新闻图片。数字时代阅读的读图需求也是浅阅读表现之一,除了新闻照片之外,导读版可充分运用图表、地图、漫画以及3D设计图等非新闻图片。 
  图示。“摄影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作用极为有限”,而“新闻图示”包括图表、地图、图解等能弥补这个缺陷。图解可通过三维图画将时间分解成一个个瞬间,进而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作详尽的报道,还可通过画面将空间切割成一个个剖面,它把复杂深奥的技术原理或物质构造浅显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如现场还原和流程图等,能够一目了然地将复杂的“过程”、“状况”、“流程”等呈现在读者面前,且不需费太多版面。地图则可以标明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表述地理位置。为了揭示局部地区与整个地区的关系,可用“子母图”套用的办法;动态地图则可标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进展程度。如2010年4月7日《楚天都市报》导读版运用一幅3D图立体化地呈现了一深陷泥滩的孕妇被援救的过程。一图胜万言,内页新闻省掉很多救助过程的细节描写,文本重点写获救后的情况,示意图既传达了信息,又形成一个视觉中心。 
  漫画。西方媒体特别是美国报纸常用幽默的新闻漫画来调侃时事,不仅在内页,还在头版、导读版上频频出现。漫画趣味性强,可产生一定的视觉吸引力,遗憾的是国内报纸的导读版几乎从未出现过漫画。 
  资料图片。2010年3月29日《南方都市报》封面一则调查地下“代孕”产业链的导读,即以一个孕妇形象的制作图作为导读版的背景。在找不到合适的新闻图片下,运用“量身定制”的资料图片,省掉诸多麻烦,还可避免某些侵权问题。 
  (3)海报封面式导读。我国报纸导读版在重大事件、庆典如国庆、新年时,往往以大图少字、色调简洁、有视觉中心、体现出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海报式”封面形式出现。 
  2.深阅读对策 
  阅读目的可以划分为四个境界:低级(猎奇与打发时间)、中级(接触信息与获取知识)、中高级(问题解决)和高级(创造与提升自我修养),③美国学者詹姆斯・默盖尔将阅读分为知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探索性阅读三个层次,阅读中触及的层面不同,代表着阅读的不同深度。从阅读目的分析,一般用户更倾向于通过纸质阅读来进行创造与提升自我修养。报纸应该在满足浅阅读的同时提供一些深阅读给予数字时代的读者,这种深阅读可理解为慢阅读、理解、思考探索。 
  有人认为,头版导读可划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识货”,选择、发现有分量的好新闻,“片言居要”,向读者准确简捷地传递新闻事实,有时配上适当的点评。 
  第二重境界是“出新”,经过编辑重新整合包装,巧妙安排导读,通过版面语言等多种手法将隐含的价值显化,使新闻获得新的内涵。 
  第三重境界是“有品”,在导读中表达立场、态度,在简短字句中展露报纸的社会责任、人文关怀,能够正确引导舆论、塑造报纸品格。“粗俗媒体展示热闹,高端媒体展示道义。好的导读会超出新闻本身,升华新闻气质,提升报纸形象。”④头版导读应该从风格确立、新闻选择、版面创意及新闻意识传递等方面加深导读的阅读层次。 
  (1)风格确立,形成“封面识别系统”。《扬州晚报》文字清丽细瘦,即便是头条导读也很少加粗,版面空隙多、留白多,字体色简洁,除去图片色彩,只有一两条红色标题,其余全部是黑色,几乎没有装饰性的花纹、变形字体,右上角独特的竖排标题导读构成了独特的纸版魅力,整个版面透露着清逸之美,如同扬州这座城市一样。 
  (2)版面创意。可通过集纳整合和造型法对新闻进行非机械叠加,令版面“立”起来,超越纯纸质的平面感觉。 
  集纳整合法,一种是用相同的字体、底色、图片尺寸等方式造成统一的视觉效果,从而将不同新闻集束排版,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另一种是通过抓取新闻内容的关键词,把不同版面集合起来,形成自然整体。如2008年4月19日《广州日报》导读版上有两条这样的导读:《熊来了!台风浣熊杀奔广东》、《“熊”来了?中石油破发大盘暴跌 底在何方?》,此“熊”非彼“熊”,但二者的借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自然地将两条本不想干的新闻联系在一起。 
  造型法是指用一种合适观看的方式,将图片、文字等编排元素组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表现新闻事件。《广州日报》2010年3月23日导读版为“地沟油”的新闻,做成“油桶”总体造型,将经过记者暗访调查的“地沟油回收”流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原文来自:http://www.xzbu.com/7/view-2951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