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校报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6-01-21 10:26:45    浏览次数:885

高校校报如何向社会媒体借鉴学习
  分析了两类媒体的差异,高校校报可以从中寻求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高在高校内的舆论引导能力。笔者认为,高校校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向社会媒体学习借鉴:
  专业化、规范化。高校校报虽然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史,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高校目前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的一张新闻纸,但是,由于其出版周期、传播对象、报道内容、采编队伍等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在专业化、规范化方面与社会报纸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校的编辑、记者要以独立的新闻运作的姿态,严格按照新闻业务规律,独立、灵活、高效地办报。
  注重版面、栏目设计。笔者长期从事高校校报编辑工作,根据对全国高校校报的版面、栏目的观察,笔者发现除少数比较注重版面、栏目设计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外,大多数高校校报没有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高校校报版面、栏目与社会媒体相比普遍缺少美感、特色和个性,缺少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冲击力。社会媒体的版面、栏目设置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鉴于高校校报的办报宗旨、受众等不同,高校校报不可能全盘吸收,但可以从中学习借鉴一些好的构思、创意,并结合校园实际加以创新运用,增强高校校报的时尚性、灵活性、可读性,将新闻做“活”、做“新”、做“强”。
  开放化、服务化。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新趋势,面对传媒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面对办报经费的日益紧张,高校校报开放办报成为必由之路。高校校报要有社会化视角,时刻关注媒体的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关注社会媒体的报道形式和内容取材,加强高校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社会媒体的交流合作。面对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作为校园内的主导媒体,高校校报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发展,服务于师生员工,但这并不代表高校校报是“窄众的”“初级的”“幼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上。因此高校校报要认真研究服务对象的工作、生活和文化诉求,在新闻策划、栏目设置、版面编辑等方面狠下工夫。
  高校校报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传播环境下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目前,高校媒体主要由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等组成,校园广播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有线电视则具有直观、现场感强的优势,而校园新闻网的快捷、互动性强、图文并茂等,对传统媒体校报构成了极大冲击。然而校报信息的规范性、权威性、影响力依然不可撼动。从对师生员工的调查来看,高校校报依然是师生获取校内信息的主渠道,校报在传播校园信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其不可替代性。在现代传播环境下,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冲击过程中,各种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选择空间的不断扩大,受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提升。“不断地适应读者的需要,这是报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规律。报纸的多样化,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各种各样读者的需要以及读者的多种多样需要。”①因此,作为校报从业人员,必须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积极应对,把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发挥出来,以期在信息多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校报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加强交流与沟通。在各高校内部,校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共存,高校校报要充分发挥其主导媒体作用,积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实现校园内的媒体资源共享。校报作为高校党委行政机关报,应进一步强化其在校内媒体中的指导性、权威性。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发挥好校报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功能,积极引导师生员工明确发展思路,落实科学发展措施,为推动学校发展提供正确的强有力的舆论支撑。校内媒体要加强沟通交流,制订科学的宣传工作计划,对某一时期学校的重点工作集中力量重点宣传,突出实效。各高校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校报事业的发展;高校校报也要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从社会化视角,关注媒体的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关注其报道形式和内容变化,关注社会问题,开设一定的社会视角栏目,选取一些师生关注的信息,拓展校报内容,增强其吸引力。同时,校报可以积极向社会媒体提供信息,如高校的一些招生、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信息;也可以大力推荐校报上发表的一些有社会价值的新闻稿件和文艺作品,既宣传学校,又密切了与社会媒体的联系,拓展了校报的发展空间。
  高校校报要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服务师生。在高校独特的文化平台上,高校校报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员工。与社会媒体相比,高校校报拥有更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其受众具有文化品位、知识层面、人文素养相对较高的特点,立足于校园,挖掘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的内容,增强新闻的服务性,多为受众提供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才能真正体现高校校报的价值。关于高校校报的定位:“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②,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具体到每一所高校,就要与各自的实际紧密结合,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挥好喉舌和桥梁作用。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高校校报要做到真正为师生员工服务就必须努力贴近师生、贴近校园,密切联系师生员工,报道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同时,还要多刊发师生的作品,为校园创作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努力寻求知识与趣味、时尚与高雅相结合的新路子。在校报定位中,还应拓宽视野,反映一些高等教育领域、兄弟院校的动态。充分考虑师生员工这一特殊受众的特征和需求,树立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是高校校报准确定位的基础。
  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着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较差、信息面窄、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要应对这些问题,高校校报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要“认真研究新世纪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把新闻媒体的共性和高校校报的个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力求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师生员工、贴近高校实际,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提高高校校报的办报质量和水平,提高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校报特色包含高校校报共有的特点和每家校报特有的个性两方面。高校校报共有的特点在第一部分已有论述,在此主要强调的是各高校校报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对每一家校报来说,要注意挖掘自身所在学校的优势和特点,突出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和文化差异。每所高校都有其独具的环境、历史背景、育人方式、专业优势,校报要抓住这些特点和差异,在同样题材的新闻报道中做到特点鲜明、个性突出,在相似和相近中突出自身特色。同时,在长期的工作中,要注意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有自己固定的、有影响的招牌栏目;在版面设计上,既要有创新,又要坚持形成自己一定的风格特点。
  高校校报要强化舆论监督功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的主导媒体,同样肩负着舆论监督的职责和使命。“校报能否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是校报能否作为一张报纸在学校广大师生中树立形象、确立威信的重要考验,是校报能否作为他们的耳目和喉舌的试金石,也是反映校报有无肩负舆论监督使命感的重要标志。”④高校校报一方面要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弘扬学校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集体、典型事迹;另一方面要认真倾听师生员工的呼声。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成长成才也不断呈现多元化,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校报提供一个平台,对于一些焦点、热点问题,让师生员工有一个表达意见的渠道,在表达意见的过程中达成共识,改进工作。目前,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着宣传正面典型、为学校增光添彩的文章较多,反映负面问题的文章较少,这不仅使校报缺少了战斗力,也失去了师生员工的信任,失去了凝聚力。因此校报要积极争取领导特别是职能部门、学院的支持,积极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后勤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要从尊重事实、与人为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角度开展工作,为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校报与社会媒体相比,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和个性。校报要从共性中学习借鉴社会媒体的经验、优势,同时要坚持弘扬校报所独具的特色和个性,从而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演绎出自己的精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原文来自:http://www.xzbu.com/7/view-2985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