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微信与舆论的生成
发布时间:2016-02-29 08:31:35    浏览次数:1460

微信虽然是社交网络平台,但从其传播特征和用户特征来看,也是一片舆论易于生成甚至非常活跃的沃土。

首先,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等进行信息交流,既可以点对点进行双向交流即单聊,也可以多人进行群聊。而交流对象主要为基于手机通信录、QQ 好友以及少数通过分享微信号、摇一摇、二维码查找、漂流瓶等方式而添加的好友。超半数的真实地区、四成以上的真实姓名和近四成的真实头像,也说明微信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熟人之间或者在熟人圈子里进行的,主要是基于现实生活关系的“同学”、“同事”、“亲戚”、“朋友”等强关系网络,这与微博的交流有很大不同。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熟人之间,特别是经常联系交流的朋友熟人之间,大多具有一些共同点,彼此之间一般也比较信任,因此这种朋友熟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容易达成一致、形成共识,从而容易形成舆论。

其次,由于微信用户交流最基本的关系网络是基于现实生活关系的“ 同学”、“同事”、“亲戚”、“朋友”等强关系网络,从空间上来说,这种有“同学”、“同事”、“亲戚”、“朋友”等强关系的人群大多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区域,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等,这样大家就共有一个生活区的社会公共事务,大家通过微信交流的内容也会较多地涉及与大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大家都很关心的公共事务,大家发送有关本生活区的公共事务的信息,就本生活区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看法,这样就导致微信成为舆论容易生成、比较活跃的平台;而且微信可以提供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即时交流方式,多种应用功能,交流方式丰富、便捷,特别是语音对讲功能使交流更直接方便、更人性化,手机的移动性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碎片化时间来交流;加之,微信基本免费,交流的成本极低,这也导致微信成为众多手机一族的生活方式,也为舆论的生成和活跃提供了极好的土壤。

此外,微信基于智能手机终端,当前微信用户主要是文化素质较高、学历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如杨敏于2012 年在上海某高校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有58.06% 的人正在使用微信,没有使用过微信的学生中也有48.39%的人准备近期开通使用。这样的用户群体,一般比较关心时事和社会公共事务,思维比较活跃,喜欢交流,喜欢发表意见和评论。

原文来自:http://www.bianji.org/news/2015/05/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