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一步拓展党政机关、媒体机构网络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近年来,我国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发展迅速,传统主流媒体也在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和转型发展。应进一步推动党政机关、传统主流媒体向网络、社交媒体延伸,将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宣传优势在网上充分发挥出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适度放宽对国内媒体,包括网站等新媒体的内容审查,做大做强国内主流网站,扩大其影响力和感染力,强化正面声音。
2.创新网络传播方式,在观点竞争中有效引导公众注意力和社会舆论
善于把握和引导公众注意力,有利于达成治理者与公众诉求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国家长治久安。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媒体机构加强网络时代的公众注意力管理,通过舆情分析,及时评估公众注意力集中在哪些方面,巧妙设置议题,积极引导舆论。并注意在传播过程中,提升各类舆论主体的传播柔性、回应社会关切的传播信度和议程设置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在观点竞争中巩固领地。
3.加强多种舆论主体间的协同和联动
结合美国驻华使领馆等微博矩阵的运营经验,应进一步加强我国多元舆论主体之间的协同和联动,打破国内政务和传统媒体网站、微博在舆论传播中各自为战、同类主体一个模式一个腔调一副面孔的状况。鼓励各级各类舆论主体在形式和内容上办出各自的特色,使网络舆论引导既具有权威性、可靠性,又为大众所接受。建立政府、媒体、意见领袖等舆论主体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在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发作时,加强联动,在风险传播条件下增进舆论安全。
原文来自:http://www.bianji.org/news/2015/01/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