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对峙中的反理性冲动
发布时间:2016-03-03 10:29:43    浏览次数:1079

美国学者格拉瑟和萨蒙说:“也许听起来有点刺耳,像舆论这样的东西并不存在,舆论不可能是可靠的判断和推理。”这个结论言过其实。公众舆论中有公正、合理的判断,也有荒谬的断言。同时存在的若干种公众舆论,正确与错误总是相伴而生,呈现不同的意见集合。

施密特、谢利、巴迪斯在《美国政府与当前政治》一书中认为,“公众舆论不只有一种,在一个有2.8亿人的国家中(指美国――本文作者),关于某个问题可能有无数的不同意见。公众舆论是成年人口中某部分人所认同的各种态度或信念的集合。”多种信念集合既有观点相近的舆论,也有态度截然对立的看法,两极舆论时有反理性的冲动。

公众舆论及其冲突的出现,标志着大众对社会问题的分歧和信念对立,是社会层级结构的反映。《美国政府与当前政治》一书认为,“公众舆论告诉人们,公众在某个问题上的分歧程度以及达成妥协是否可能。如果很大一部分人表达同样的观点,就是‘存在着一致’。

舆论可分为‘一致的舆论’‘分裂的舆论’和‘无倾向的舆论’三种。”“一致的舆论”是民意,“分裂的舆论”是公众舆论,即若干占25%~60%以下的众意;“无倾向的舆论”是持有不置可否态度的人群。辨别公众舆论不仅看其量度,由数据确定它的规模,某种职业、团体、阶层(阶级)或某个年龄段的人的共同态度,都是构成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

错误的公众舆论依据某些现象进行想象推理,提出片面、武断的判断,甚至推崇话语暴力。有些公务员工作拖沓、不作为,对民众诉求冷漠无情,少数官员一度“四风”盛行、劣迹斑斑。对这类公务员的惰政和腐败的推演和想象,难免将一切公务员污名化,夸大、扭曲了社会图景。正如李普曼所说:“对公众舆论进行分析的起点,应当是认识活动的舞台、舞台上的形象和人对那个形象所做的反应,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行动的情景,人对那种情景的想象,以及对行动的情景中产生想象的反应”。

公众舆论一旦包含想象的成分,就会放大议论的对象,忽视甚至抵制理性思维。反对提高公务员工资,正是某些公务员形象不佳导致的结果,但并非所有公务员都有劣迹。理性的公众舆论尊重事实,重视推理分析,冷静张扬自己的意见。大多数中西部和基层公务员的工资甚低,是不容否定的事实。社会各行各业的工资有高有低,要和能力、付出和贡献成正比。媒体简单地传播赞成或反对给公务员涨工资,都没有揭示舆论的理性,张扬话语暴力有违职业操守。

原文来自:http://www.bianji.org/news/2014/12/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