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什么是舆论调查的误差?
发布时间:2016-03-04 09:58:34    浏览次数:1106

互联网是制造舆论声势与舆论强度最好的媒体,几千、几万人的帖子和微博发出相同的呼吁,在大众看来,似乎是全民的意见,实际对全国整个人口而言,不过是微乎其微的少数派。舆论调查或民意测验把握舆论声势的真实“个头”,借助抽样数据进行概率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它的社会影响。忽视舆论调查的科学抽样,必然放大可能出现的误差,对舆论强度与声势的评价难免偷梁换柱,把少数人的意见误认为是大众的意见。

所有舆论抽样都有误差,舆论调查机构有时利用误差制造虚假的舆论声势,媒体若忽略这类误差就会被舆论阴谋所利用。西方严肃的报纸有关民调的报道,“通常会加上一个小边样,提醒读者注意调查误差,并解释其含义。电子媒体也常在稿子里提到正负几个百分点的抽样误差。然而,媒体在承认调查结果必然带有某种不精确时,通常只用一两条注解来处理,不如报道调查内容那样显眼”。[9]这类舆论调查报道,同样让人们忽视舆论调查的误差,甚至中了少数人极端意见的圈套。在通常情况下,样本数量足够、类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调查命题客观准确易懂,才能把误差降到最低限度。

美国民意协会前任主席及全国民调评议会评议员巴德・罗普曾在十多年前警告说:“在新闻稿中只提到抽样误差这一种,会让人以为除了抽样误差外,所有调查结果都是正确无误的。这当然是不对的,也不是你该让人们产生的印象。许多民调报道现在都在稿子里指出,抽样误差只是整个调查过程中多重误差之一,其实,每一项舆论调查都受制于若干实际执行上的困难。”[10]某些人拒访而造成的误差,对舆论调查的失真具有关键作用;态度命题从哪个角度向回答者发问,可能有误导作用。罗普还强调:“许多人会对他们一无所知的事情发表意见,在民主社会中,他们有权这么做,这些意见也可能对政治运作过程造成重要影响。然而,在报道舆论调查结果时,如果发现调查主题并非大家熟悉的事情,就要特别小心了。”那些发出语言暴力的人,对谈论的事情究竟知道多少、知道的是否全面,这不仅对舆论调查及其报道,而且对他们本人都是一面镜子。

原文来自:http://www.bianji.org/news/2014/12/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