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数千名孕妇的产检信息遭到泄露一事尚在发酵,3月17日又有“一份数量高达万条产妇信息的清单再度被曝流入市场,涵盖深圳近五十家医院”的消息惊爆眼球。此事绝非深圳一地“专利”。严惩不贷,加大违法犯罪成本、通过技术升级给公民个人信息多加几道锁,是当务之急。
当下,别说产检,寄个快递,买个房买个车,各种场合登记下信息等,都可能立遭“窃密”。3月17日还有一条消息:范冰冰李晨购房的房屋产权信息被曝光,网友“天都”举报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务之便,泄露和侵犯个人隐私。
对比之下,此次孕妇产检信息大规模遭泄,而且特别精准,还是非常罕见的。报道指出,就连生孩子后有没有奶、请没请月嫂等信息都一目了然。需要高度警惕,认真处置和反思。
目前两名人士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被深圳福田警方刑事拘留。但这远远不够。这两人是“泄密源头”还是“泄密中端”或“终端”,整个泄密链条有多长,均不得而知,还需进一步严查。
“万条产妇信息清单流入市场”说明,盗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已经产业化、高科技化、“大数据化”,事后只追究少数人的法律责任,无济于事。
有的医院坚称没有内鬼,到底有没有,需要调查。毫无疑问,就连“一会就做手术”的即时信息也能在第一时间流出,还真的不能只听凭院方说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据深圳市卫计委一名内部人士介绍,此前深圳曾发生过孕妇信息遭泄露的问题,故目前在妇幼系统中并不能批量操作孕妇数据,同时,2008年后,有关部门对全市的妇幼系统全部进行了调整,“外面的人进不去系统,即使是内部人士也不能随意操控信息。”按这种说法,如果真不是内鬼搞的鬼,那真相将是非常可怕的,盗取个人隐私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越了现有技术防范的能力。小打小闹式的漏洞修补亟待改变。而预警系统的缺乏或脆弱,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及早动手,不仅彻底解决隐患,还要举一反三,给“隐私保险箱”多加几道锁。
同时,此事件暴露出窃取和买卖信息的“多点开花”,那就该追究所有涉案人员的法律责任,涉及的任何层面都不能放过。只有让涉案人员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才能产生震慑力。
针对此次“泄密”事件,当地政府部门也该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说法,而不是强调现有系统“外人进不去”,真好的话,“小偷”咋进去的?
房屋产权信息的“防盗系统”够强大了吧,照样泄露。负有监管之责的政府部门切不可再大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泄露明星信息事件,过去也发生过,但多是轻处了之。2015年,李易峰、杨洋身份证照片、户籍等私人信息被泄,涉事女民警仅被停职。
如果有公职人员事涉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也不能再罚酒三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