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1月25日上午,在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的科研楼,研三学生蒋某坠亡。一位ID名为“南邮讨公道”的网友在百度贴吧多次发帖称:“(蒋某)上学二十多年未曾交过女朋友,家境很一般。去年已经到毕业时间,但导师告诉他还有一年才能毕业,家人劝说他不要读了,他说自己不能半途而废;出事者家属不止一次跟你(导师)沟通,何必要一次又一次苦苦刁难?”媒体电话联系校方,对方一直处于未接听状态,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中。
同学回应
事发后,该校多名学生发帖表示,蒋某坠楼是因为其导师不让他的论文通过。
网友“吴总”称他与死者系老同学,以前蒋某是一个开朗阳光的孩子,喜欢运动和打篮球,读研究生后整天心事重重,见到他们也不怎么说话了,说的最多的就是关于毕业的问题。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表示,前段时间蒋某在毕业上遇到问题,学院特意开会给他换了导师。蒋某之前的导师是张老师,10天前蒋某导师换为章老师。
蒋某的一位朋友称蒋某前几天还挺正常,“还玩游戏、看视频的。章老师还曾安慰他(蒋某),好好做,可以毕业的。”另一名学生也介绍,章姓导师曾交代其他学生要好好对待蒋某。
不过,也有多名该校学生表示,“他可能真的是病了,一个月前,他就在班级群里透露自己晚上连续做噩梦,早起落发严重,并一度表达轻生的念头”。
导师回应
关于蒋某导师不让他的论文通过一事,蒋某之前的导师张老师回应称,蒋某目前的导师是章老师,“不存在我让他过不过的问题”。他还听说蒋某前一天还在打印资料,没有任何异常行为。而蒋某现任导师章老师说,他本人在外地,不清楚此事。
舆情传播态势分析
1月27日—1月28日有关该事件的关注度走势。
从上图可知,该事发酵于1月27日,舆情热度在27日夜间第一次达到高峰,随后冷却。然而,在28日9时左右,第二波舆情高峰形成,且传播量是第一次高峰的2倍左右。
1月26日19:00,新闻网站中“澎湃新闻”最先曝出《南京邮电大学一研究生坠楼身亡,网曝其曾受延期毕业困扰》,引起广泛关注,此前在网络论坛和贴吧等社交平台中已有相关“小道消息”流出。同日晚些时候,“南方都市报·奥一网”发表《南京邮电大学一研究生坠亡或因毕业论文不能过关》的新闻,被南方网、新浪网、扬子晚报网等转载。
1月27日,南京邮电大学吧中一篇题为《师弟,对不起!师弟,安息,愿天堂没有张教授》的文章在社交论坛被广泛传播,知乎、水木社区等均有转载,并弥漫微信朋友圈。当事人蒋某的同门师兄举证控诉导师引发网民热议。
截至2016年1月29日11:00,据中国江苏网网络舆情系统监测,相关新闻233条,相关网页245页,微博57843条,论坛85条,涉及信息共近6万条。
网友观点构成
根据本网梳理,仅有一成的网友认为蒋某毕业论文无法通过不能全归责于导师。而与此对应的是,三成网友指责导师对研究生过于苛刻。虽说导师不能全完为学生护短,但是网贴中爆料的要求研究生上缴实习工资,强行收取论文版面费等,无疑在揭露着该名导师的冷漠与虚伪。同时,近四成网友对研究生表示同情,认为读研不易,考研更难,而且研究生学历并不能直接缓解就业压力。此外,有两成网友呼吁应该加强现代学生的耐挫能力,培养积极心态。
读研真的不容易(38%)
Yvonne弹来弹趣:考研考的很不容易,毕业论文毕业答辩且行且珍惜。
2387829469wo:研究生的不容易,从考研那天起,就开始了,一直到毕业,都不好过。
陈帅_Marshal:研究生压力真的很大,能不能毕业是一个问题,毕业以后工作各方面也是很大的问题……
学生缺乏耐挫力(21%)
玻璃阶梯:这孩子,不管怎样也要珍惜生命,没有过不去的坎,唉,现在的孩子想法真心不懂可怜。
灰姑娘丢掉的水晶鞋:现在的学生最应该培养的就是意志力。
愤怒的小喵6:就不能尊重自己的生命么?想想父母!好不容易把你养大了,却这样“回报”他们么?
论文不过不能全怪导师(10%)
cefe2011:不了解情况就说什么导师欺负他是不是也有点扯。除非导师不要求才能所有人都不费力通过。
红豆之殇:怎麼可能,過不過不可能是一個老師說了算的吧
bluesky蓝色天空:家属也够混蛋的,还和导师商量,学业这东西能够商量的?应该鼓励孩子和导师好好配合,如何更好的完成学业。
导师对学生太过苛责(31%)
努力小沛雨:张代远逼死学生,南邮请严查。
夕落丷十六夜:路遇禽兽,挣脱不得,不能怪学生心理素质不够好,十几年如一日地欺凌迫害学生还有没有道一点良心?!!是谁在包庇这种垃圾败类?!!求彻查求人肉!让渣渣得到报应!
仰望星空的乐天者:遇到这样差人品的导师太倒霉了。
舆情点评
一、教育部门应督促南邮及时出面解决。
蒋某坠楼身亡后,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1月26日下午发文证实这一事实,称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中,并对蒋同学不幸去世表示了沉痛哀悼。除此之外,关于该校“导师逼死学生”的事故,南邮没有其他回应。在2天的舆情发酵期内,缄口不言绝对不是回应指责声的理智做法。涉事导师三言两语想把责任推掉,校方想任舆情自然冷却都是无用之举。校方也许在调查原因,也许在商议如何追究导师责任,也许在安抚蒋某亲属。无论校方背后正在如何努力挽回形象,教育部门都应该督促南邮勇敢面对公众,公开商讨或处置意见。
二、研究生群体声援蒋某成舆论主力。
在这场网络论战中,研究生群体成为主要发言者之一,其中包括蒋某的同门及同窗。他们控诉该名导师对学生施以冷暴力,未能积极主动指导学生科研,而是压榨门徒使其成为自己的免费劳动力。研究生能力也许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当矛盾积压过盛,又投诉无门的时候,用极端方式解决成了唯一出路,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全部。高校的科研运转、师徒关系及毕业生就业再次引起社会关注,也成为舆情反映的主要方面。研究生群体应避免过激言论,正确引导舆论。
三、蒋某亲属沉默不语使社会有猜疑空间。
蒋某突然辞世,以极端方式结束了研究生生活,断送了大好青春。事后,除了一位自称蒋某亲戚的网友发帖爆料蒋某生前曾受到延期毕业的困扰,试问导师为何苦苦刁难外,蒋某家属面对采访不愿多说。不过,建议家属待情绪缓和后还是有必要接受简单采访,避免网友对蒋某身心健康的猜疑。到底是导师苛责冷漠,还是蒋某科研能力有限,都需要双方当事人站出来告知公众才好评断,也有利于网民公正、理性看到读研生活和师生关系。
原文来自:http://yuqing.jschina.com.cn/system/2016/01/31/0277929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