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处置方法
第一,做好互联网舆情分析预警
自媒体时代,网络不仅成为集纳信息、表达民意、监督社会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政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表现。
第二,建立互联网舆情处置预案
因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信息传播与扩散十分快捷,网络舆论的生成、发展和演进过程表现出快速、复杂、多变等不确定性特征,这给常规舆情处置带来困难。
第三,明确互联网舆情处置流程
互联网舆情处置工作要警惕简单地从主观愿望和局部利益出发,以传统处置思维对舆论加以封堵、搪塞、推诱,更不能以虚假信息糊弄网民,而是要立足于事实,采取回应、疏导、说理的方法,坦诚地面对网络舆论的曝光、质疑和批评,赢得网络民意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将公共利益诉求、网络舆论诉求、工作目标诉求三者结合,谋求积极的舆论共鸣和社会共识。
第四,强化互联网媒体沟通协调
对待一起突发的负面热点事件,社会各种组织包括个体都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各种虚拟网络舆情环境,并获得相应的意见引导地位,对互联网信息起到传播者和把关人的作用。
第五,组织互联网舆论有效引导
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驻存和传播空间,在海量信息所汇流的舆论大潮中,由于不同人群利益诉求的差异,网上舆论热点在总体反映公众关注的同时,也存在着由各种网络推手或炒手出于某种利益需要而制造的网络热点,并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人的共同关注和普遍诉求。
企业处置方法
企业应对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指标:应对时效,即企业在舆情危机发生后多久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这个时效在舆情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一旦回应时效性差,那么舆论的观点很可能早已被质疑观点所占据。其次是应对态度及应对技巧。提倡正式的发言人制度,以发言人为主进行回应是最理想的状态。还有就是应对效果,主要衡量网络声誉的修复程度,包括媒体和网民两个部分。我们通常是看企业对舆情危机进行回应之后,媒体(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和网民(意见领袖、大众网民)的观点,是否接受企业的回应,效果是否好等。
原文来自:http://www.baike.com/wiki/%E8%88%86%E6%83%85%E5%8D%B1%E6%9C%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