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预警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并逐步完善,进而良性运行,是一个长期、渐进、动态、历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为舆论预警机制的建构提供条件。
1.坚实的经济基础。考察舆论的定义,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因此经济的发展是舆论社会预警机制运行的基石。经济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与人的交往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马克思说:“交往工业它或是真正的货客运输运输业,或者只是消息、书信、电报等等的传递。” ⑧恩格斯晚年也曾讲过:“依靠了现代的交往方法,即依靠了铁路、电报、巨大的工业城市、报刊和有组织的人民集会。” ⑨经济的发展带动科技的进步,于是出现了“现代的交往方法”,使人与人的交往日趋频繁,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共同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各种意见相互交汇、相互沟通,进而形成舆论场,使舆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预警功能。另外,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带动教育的进步,更有利于社会形成积极、合理的舆论。坚实的经济基础是舆论社会预警机制良性运行的重要参照系。
2.发达的民主政治。一个民主的社会,是舆论畅达的社会。《国语·周语上》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 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人之“谤”就是“厉王虐”所引起得社会舆论,“国人谤王”得舆论行为,就是舆论社会预警功能的表征。但强权压制了舆论,对舆论的预警视而不见,最终“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钳制舆论的结果导致话语霸权,舆论的预警功能无法发挥。我们国家正在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充分的民主。宪法也保护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和游行的民主权利。从人民中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把人民的意见呼声可以直接反映给国家权力机关。另外,党的文件规定“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都得到了保证。舆论渠道畅通有利于社会事务公开,有利于各种意见形成科学的、合理的、进步的舆论,有利于国家做出正确的决策。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舆论社会预警机制良性运行的保障。
3.繁荣的先进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在观念形态的反映。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文化在舆论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谈到中世纪的法国舆论时说:“作为民族代表的王权受到那样大的尊重,只有国王同外国订立的同盟和关于军事援助的条约才被认为是合法的并被舆论所承认。其他人在社会舆论看来总是叛乱者和叛徒 。” ⑩这种泯灭人性、践踏人权的社会舆论是“王权至上”的封建文化的产物。如果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舆论,可能有些绝对,但文化对舆论的影响确实是根深蒂固的。
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样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当下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繁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市场经济讲求法治、规则、公平、正义,因此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和有益的部分,科学地剔出其糟粕和有害的部分,繁荣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有利于在新的形势下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进步的、理性的、科学的舆论,更好地发挥其社会预警功能。因此,繁荣的先进文化是舆论社会预警机制良性运行的重要精神力量。
舆论具有社会预警功能。要把这种功能充分利用起来成为社会发展一个重要指示器和推动器,需要有发达的国民教育、科学的舆论制度和健全的媒介理性支撑的舆论社会预警机制。发展经济、健全民主政治、繁荣先进文化能够保障这种机制得以良性运行,最终促进舆论乃至整个社会朝着科学、进步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原文来自:http://www.techcn.com.cn/index.php?doc-view-14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