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危机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如何在网络舆情发生之时便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及引导,防止其演变为舆情危机,是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层面及传播学的“议程设置”、“意见领袖”、“把关人”等相关理论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引导进行探讨。
法律、法规层面构建和谐网络秩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也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净化网络环境和避免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法律依据的同时,也是加强网络环境管理的有力保障。
构建科学技术防控体系。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构建科学合理的监控及防控体系很有必要,形成完善的舆论监测和防范系统,为及时发现危机事件及时引导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完善网络监控体系,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对危机舆论以预防为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引导,对于减少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做好“议程设置”。做好网络舆情引导中的议程设置,可以帮助舆论控制者掌控舆论发展方向,分解一个事件的主要矛盾焦点,分散广大网民的注意力,引导网络舆论朝着预期的良性方向发展。在使用议程设置进行舆论引导时,一定要采取适度的方式,避免让广大网民产生反感,结果适得其反。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中是重要的信息参照物,很多从众心理的网民较为关注意见领袖的观点及立场,大多数情况下,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为意见领袖所主导。
网络舆情背后总有一些网络“意见领袖”在推动整个事件的发展。在进行网络舆情控制时,应该更加注重“意见领袖”的力量,必要时可以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以便在网络舆情的引导中形成正面的引导力量。
当好“把关人”。网络中提及的把关人,在传统意义上讲,具有修改信息和删除信息的权利。但是,随着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不断加大,“把关人”权利已经与传统概念不同,“把关人”修改信息的权利已经被大众分解;而删除信息的权利又控制在网络编辑和版主等人的手中。
网络管理员等人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他们在网络中责任重大。一方面,他们应该关注当前社会热点,并根据信息来设计新闻头条和讨论主题,引导网民对此发表意见和看法;另一方面,利用权威进行正确引导,邀请专家参与对某一热点事件的讨论,有助于网民向权威靠拢,对事件进行正确认知。
原文来自:http://www.rmlt.com.cn/2014/0904/315484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