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热线
010-62978088
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谣言、微商、集赞... 微信公众号的底线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6-04-29 11:05:43    浏览次数:1279

 据某数据表明,目前微信公众号已突破2000万。微信公号的低门槛、低成本,造就大众创微,万众创业。一下子,大批素质良莠不齐、迫切追名逐利的“记者”蜂拥而入,成为自媒体掌门人。微信公号乱象频生,成为虚假新闻源头,谣言的滋生地和集散地,给社会给民众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也扰乱了正常的公共秩序。文章《“泼猴”微信公众号无法无天没人管?》总结了微信公号乱象特征:

乱象一

    从业者庞杂,从脱离体制的科班出身媒体人,到初中没毕业的打工者,鱼龙混杂。低素质加上低门槛、低成本,注定“产品”的粗制滥造,网络贴吧扒内容扒图片扒视频成了家常便饭。

乱象二

    缺乏监管,充斥毁三观的东西。为吸粉,炒作无聊低俗话题,无所顾忌扒个人隐私,靠恐吓和迷信骗关注,利用人们的善良和爱心求扩散,没有节操没有底线。

乱象三

    捕风捉影,炒作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舆论热点,煽动对立情绪,降低群众对基层政府信心。甚至标新立异,“绑架”大众思维,刻意与主流意识形态唱对台戏。

乱象四

    劣币驱逐良币,单就阅读量而言,媒体公号“完败”个人微信公号。传统媒体担负着传播正能量任务,默默耕耘自己的责任田,不越雷池一步。而个人微信公号则没有新闻纪律约束,越大胆,越偏激,越豁得出去,越骇人听闻,阅读量就越高。

对此,舆论建议:

1、要加强源头治理。
从源头上把好“毒根”侵入的关口,加大微信公共账号的跟踪管理,切实铲除“毒害”滋生的土壤。网友“@CNWJMOGU”:加强管理,不给网络谣言提供滋生蔓延的土壤和空间,共同维护健康和谐的网络秩序。

2、加强网络监管机制的落实。《必须对乌烟瘴气的微信公众号绳之以法》《微信排毒是持久战 拔除“毒根”当挥法律重拳》等评论文章提到,要切实把“微信十条”等相关管理规定真正用起来,切实规范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规范公众信息服务活动。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形成一整套全面、系统、可行的执法体系,保障“七条底线”始终如一贯彻执行。让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真正坚守住“底线”,营造起良好的网络环境,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网友“@赵炎”:最讨厌就是赚流量的微信公号,平台亦缺乏审核,致使拿来主义横行,原创作者受损。建议:一,取消转发复制功能,二,设置授权按钮并健全程序,三,立法打击非授权转载行为,该封则封,该罚则罚。

3、发挥网民的监督作用。《网民是“净网“主力军 》文章认为,网络生态需要网民共同维护。网民并非统一的群体,但共享一个网络资源,同在一个网络发声。网络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网络就是一个小社会。同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空间允许有不同声音,多元观点,但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否则,轻者误导舆论,重者教唆纵容违法犯罪,所以,每人网民都应该自觉守住底线,把握住边界。 

原文来自:http://www.cpd.com.cn/n15737398/n26490099/c32749830/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