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热线
010-62978088
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引导中传播资源配置的选择性操作
发布时间:2016-05-26 10:44:53    浏览次数:1634

无论是媒介自发联合,还是政府统一策划,“配合式作战”已成为我国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舆论引导的一大特色。配合规模有大有小,延续时间有长有短,按照配合的规模和延续的时间,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的配合方式:

①单媒体的横向配合:如《人民日报》在某一天在版面上同时配发某个人物或事件的消息、评论、图片等。

②单媒体的纵向配合:如《人民日报》连续几天报道某个人物或事件的有关消息、评论和图片等。

③单媒体的纵横双向配合:如《人民日报》连续一段时间、每天都有关于某个人物或事件的报道、评论和图片等。

④多家媒体的横向配合:几个媒体在同一天共同就某一主题进行报道或评论。

⑤多家媒体的纵向配合:几个媒体连续几天共同就某一主题进行报道或评论。

配合是舆论引导可控性的集中体现。在策划和组织各种形式的配合时,有两个方面的考虑是至关重要的:一是配合的形式,二是配合的规模。

1、配合形式的选择

按照传播内容、表现方式的同质性程度,配合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齐唱式”配合:各媒介以完全相同的内容与表现方式参与舆论引导。常见的模式是新华社发通稿,各媒介同日同形发表,以舆论一律为追求目标。这种配合形式在系统内部的整合性方面最好,但信息表现极为单一,是同“声部”内,“音量”的简单叠加。

──“合唱式”配合: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各媒介从各自的特点出发以不同的内容重心和表现手法参与舆论引导。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体在系统中都有相对主动的地位和选择适合自己表现的自由空间,即服从“主旋律”,又有自己表现的某种自由度,呈现出信息配合与互补的格局,系统内部的整合性较好,而且“音域”的表现力较为宽阔。

──“自由式”配合:虽然有一个大体一致的主题,但系统失去对个体的控制,个体有完全的自由决定自己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各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虽然可能偶然会出现某种配合或互补,但更多的时候是信息间的冲突。自由式配合一般是以舆论的“自由表达”为目标的。常见的模式是,围绕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各媒体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这种配合形式在表现力方面最为色彩丰富,但系统内部的整合性最差。

究竟是选择何种配合形式为优,要视具体的主题、配合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客观的舆论环境和社会要求、受众的心理背景以及引导主体对参与配合的各媒介的控制能力而定。从总体效益优化的角度看,我国舆论引导的配合形式应以“合唱式”为主,适当选用“齐唱式”或“自由式”。而在我们现实的舆论引导的实践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过多地使用了“齐唱式”的配合形式,各媒介的个性优势和创造性没有的得到很好的发挥,不仅减低了系统整体的效率,而且过量的简单重复刺激,极易引起受众的反感。早在春秋时期晏子就提出了宜“和”不宜“同”的道理。他说,“和”如同音乐,必须有“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等的配合才能动听,否则“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这一观点形象地说明了“合唱式”配合在一般情况下优于“齐唱式”配合的道理。

2、配合规模的选择

选择怎样的规模来达到舆论引导的目标,一般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过去曾经十分流行的观点,认为规模越大越好;一种是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规模必须适度。把握这个“度”的关键是注重“投入产出”的效益比。

在这里,规模代表了政府及媒介为达成某个舆论引导目标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版面、媒介的数量。规模越大,成本越高。根据经济学原理,随着规模的变化,影响某项产出效益变化趋势的有两种相反的作用,正向作用是规模效应原理;负向作用是边际效用递减定律。当前者大于后者时,舆论引导的效益随着规模的增加而递增;当后者的作用超过前者时,舆论引导的效益随着规模的增加而递减。下图表示了这种关系的变化态势:

虽然不能照搬经济学的模式,但有些道理还是相通的。我们认为,舆论引导的规模效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规模的增大有助于降低引导的单位成本。以“齐唱式”配合为特征的舆论引导因为无须各个媒体分头采访、制作,无疑可以大大减少各媒介的成本支出。同时,甚至对于被采访者来说,接受采访也会发生规模效益:报载天津和平区的居民接受30多家记者的联合采访,只接待一次就完成了本来30多次的被采访任务。

②规模的增大可以凸显引导的内容。心理学的原理认为,有两种方法能有效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记忆,其中之一就是重复。当同质信息大量地、反复地出现的时候,被受众接触、注意、了解和记忆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

③较大的传播规模有助于提高引导信息的信度和权威性。我国古代“三人成虎”的典故从反面说明了“异口同声”所产生的信息信度的迅速递增。

④规模效应可以起到“议题设置功能”。

应该指出的是,舆论引导的规模效应实际上是以牺牲信息的广度和丰富性为代价的。当代受众以选择型居多。当同质信息大量重复出现时,必然减低他们对这类信息的需求度和接触兴趣,从而使大量信息的传播成为浪费。这就是舆论引导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影响边际效用递减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①媒介的可替代性。一个家庭如果只订阅一份报纸,全家人极有可能会将报纸的每个版的内容一一阅读。但如果订阅了5种报纸,他们则极可能避开重复的内容和版面,并且会感到订阅如此这般的报纸是一种浪费。

②信息的同质重复易于引起人们的反感和抵制。

因此,有时不让信息传播过足过满,“适当留白”,给予人们更大的想象和选择的空间,或者在大量的同质信息中加入一点“不和谐音”,补充一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恰恰是,在决定舆论引导规模时,“规模越大越好”的思想还根深蒂固,从而使我们本来极为有限的传播资源未能获得合理的配置,影响了舆论引导的整体效益。

原文来自:http://study.ccln.gov.cn/fenke/xinwenchuanboxue/xwxkjs/xwlpp/26364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