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热线
010-62978088
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宗教舆情应对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16-07-15 10:49:32    浏览次数:2248
近年来,“宗教热”持续升温。经济生活的急剧变化对人们的心理、道德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巨大冲击,心态失衡与困惑导致越来越多人开始从宗教中寻求心理慰藉。
现阶段,宗教的传教方式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特别是以因特网为平台的现代化通讯、传媒手段、大众化的宗教电子音像制品等催生了电子教会,促成了电子传教时代的到来。建立宗教网络舆情监测及应对机制已是民宗部门的当务之急。
  一、基本定义
关于网络宗教的明确定义,一般把它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说,网络宗教就是指网络上的宗教,既可以指宗教在网上的弘布,也可以包括仅存于网上而无实体的虚拟宗教;狭义上说,网络宗教是以网络为载体,建立网上教团、网上寺庙,倡导网上修行、网上崇拜,通过版主与网民互动而建立起来的宗教形式。
网络宗教一般分为如下种类:
1.新闻信息类:即通过网络传播有关宗教的新闻和信息,扩大宗教或自身宗派及个人的影响力。
2.网络出版类:即通过宗教经典电子版的在线阅读及下载进行宗教内部资料的复制、传播。
3.传经布道类:即通过视频音频的下载或点播、网上在线讲堂等进行传经布道等传教活动。
4.法事法会类:即通过虚拟的网上寺观教堂、社区、论坛等开展烧香、集会、讨论等。
5.捐赠流通类:即通过在线捐赠和虚拟商城接受宗教性捐赠和从事宗教产品流通经营。
  二、传播特点
1.传播的快捷性和遍布性
网络跨越国界、瞬息千里,不同于纸面出版品、广播、电视等单向传播工具。网络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资料库,形成有机的知识库系统。
2.传播中的互动性
其一,网络上宗教信息的传播是双向(乃至多向)的网状传播,没有中心概念,传播者与受播者地位平等,可以互换;其二,互联网提供了一个网民交流的公共场所,大量宗教典籍资料、传经说法、意见观点通过网络媒介汇集、交换和传播。交互性是网络宗教行为不同于传统宗教的突出特点。
3.开放性
从传播方式来看,网络宗教集大众、个人、群体(组织)传播方式于一体,网络宗教行为可以借助任何一种方式进行。从宗教行为主体和内容来看,网络上所有宗教网页对所有的网民开放,不论信教群众还是不信教群众都可以浏览所有的宗教内容,下载有关宗教内部资料,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宗教活动。
4.参与性
由于网络的低门槛和便利条件,网络资源的丰富、廉价和可获取性,网络的无国界、地界、无时间概念,使网络宗教行为的实现更为便捷。其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网民广泛参与,通过网络传媒发表自己对宗教的观点,通过网络参与各种宗教行为,满足自己宗教生活及宗教情感的需要,实现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及信教群众的权利和义务。 
5.无距性
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网络的一大特点就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无距性。在这里没有空间距离,没有时间间隔,也没有人为障碍,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即时共同论说和参加宗教活动。 
6.传播形式上的多媒体综合性
网络宗教传播视听、互动,多种媒体并用,丰富、形象。  
7.传播的随意性与攻击性
网络的虚拟化,使谁都可以上去布道,布道中讲什么也会对信众产生种种误导。比如境外势力利用电子教会向信众歪曲事实,传播反华信息,普通信众一时难辨宗教与政治的界限,容易受蒙蔽被利用,充当敌对势力的筹码。由于不受传统宗教操作的限制,一些国内敌对势力还自创一些非法网站进行“传教”,对普通信众进行反政府煽动。
三、舆情应对
政府要建立起网络宗教舆情监测及应对机制,密切关注宗教舆情,要主动和网络媒体相互配合,及时迅速地向公众传递正确信息,打击非法传教活动,保障信教群众正常的网络宗教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坚持做好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民族宗教网络的作用,畅通信息渠道,逐步建立完善以民宗局为中心,各舆情信息直报点为节点的上下沟通、左右协调、横到边、竖到底的信息网络。
二是坚持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着眼全领域社会思想动态的调查、收集和分析,形成有情况、有思想、有深度的舆情信息。
三是坚持确保舆情信息的实效性。强化政治意识,着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对重要情况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确保第一时间报送。
四是坚持舆情信息实事求是的原则。收集报送舆情信息做到情况清楚、内容真实、把握准确、分析科学,确保舆情信息的严肃性,防止导向性错误。
五是建立舆论引导、疏导机制。抢占网络“沙发”,主导舆论发展,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网上及时跟帖、发帖,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引导信教群众正确辨别网络言论的真伪。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网络宗教的发展,也给政府部门带来了诸多挑战。政府部门在面对网络上涉及宗教舆情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公开、正面解决舆情事件。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强自身建设,避免成为网络宗教舆情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