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热线
010-62978088
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时代的舆论管理
发布时间:2016-07-20 11:34:06    浏览次数:1776

● 王  芳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厉王以能“弭谤”而得意,召公好言相劝。但是,“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从周厉王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教训。舆情是民意的反映。舆论来源于百姓之口,是公众意见的汇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跨越时空界限,在人与人的互动中获取强大的力量。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与非理智的成分”。①舆论具有强制性,它不需要动刀动枪就可能成全什么或破坏什么,其力量是武器所不可取代的。周厉王使“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正是忽视了舆论的作用,从而动摇了自己的统治位置。可见,科学管理舆论非常重要。
  
  堵截的后果
  监督职能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在现实中,政府也影响着媒体。当媒体对一些负面信息进行曝光时,一些相关组织或部门可能出面对媒体的采访进行干涉、阻止或对记者进行殴打、恐吓。
  政府形象是政府组织在老百姓心中的一种综合评价,是政府发展的重要资源,没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政府也就失去了立身的根基。政府对信息的堵截不仅显示了政府的懦弱和胆怯,更显示了政府的无能与无知。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面对自己的错误,政府应该敢于面对,敢于正视。唯有这样,才能改正错误,才能显示出政府的大智慧。一个真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的政府,一个一心一意关心老百姓疾苦的政府,哪怕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差错,老百姓也是会包容和理解的。再说,政府拦住了这个记者、这个媒体,别的记者和媒体也可以拦住吗?假如所有的媒体和记者都可以拦住,难道就万事大吉了吗?真的可以做到一手遮天吗?政府对信息的堵截,短期内也许可以蒙蔽老百姓的眼睛,但长期来看,只会让政府失去民众的信任,严重影响政府形象,甚至带来社会混乱,2003年的“非典”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瞒骗有用吗
  针对性是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凡是舆论都有自己具体的谈论对象,没有抽象的舆论。舆论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外界的信息刺激。这种刺激既可能是宏观层面上的社会变动,也可能是微观层面上的突发事件。这些外在信息一旦与公众的价值观念、历史记忆、物质利益、心理因素发生碰撞,便会激起各种议论或产生多种情绪性的表现,从而产生舆论。如果说,传统传播时代,政府对信息的传播起着强大的把关作用的话,那么,在网络时代,这种职能已经发生了一定改变,把关难度增加。在网络时代,舆论产生后,舆论主体可以借助各种途径进行广泛的信息传播。传统媒体上看不见的东西,网络媒体上也许就可以看到,一些新兴传播媒体出现,更是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把关显得相对滞后。
  网络时代,网络作为民众“畅所欲言”的平台,社会正义力量以“网络问政”的方式击碎了个别组织想掩人耳目的企图。那些一心追求政绩,对一些非正面的事件采取鸵鸟政策,不愿或不敢面对,对一些信息进行过滤的做法,不仅不能平息舆论,相反还会促进舆论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时代信息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对信息的捂、盖、删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各种“电子舆论场”里,人们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更名换姓”,在网上嬉笑怒骂,畅所欲言,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写,言辞更为尖锐,传播更为快捷,影响力更为巨大。政府的隐瞒已经于事无补。
  
  加强引导形成主流民意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传统的权威政治向未来公民政治的转变阶段以及公民社会的发展中,如何慎重对待民意,成为政府、相关组织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写道:“在一个后发国家处于经济繁荣期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现政治动乱的时期。因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民主诉求的增多而产生出来的巨大冲力,在一定时间内如突然迸发,非常可能超过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使一个国家陷入政治不稳定,而对后发国家来说,维持稳定又是最重要的工作,否则,经济成就本身也会因此遭到严重破坏。”②可见,民意管理对目前的社会来说非常重要。温家宝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特别是人民对政府的监督,政府才不敢懈怠,才不会人亡政息。
  舆论是民意的一种表现形式,凸显的是社会对国家的独立性,是独立于国家的“公共领域”,对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社会舆论的出现,是百姓对自身权利的觉醒,不能放任发展,也不能完全阻拦。社会舆论主体多,观点杂,甚至会存在不理性的成分,因此必须加强舆论引导,这也是民意管理的具体体现。加强舆论引导首先必须坚持主动原则,别人说不如自己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将信息公布于众;其次,要注意时效性原则,尽快说不如抢先说,及时公布信息可以更好地减少谣言的产生和传播;第三,要注意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外行说不如内行说,大家说不如专人说,分散说不如统一说。“舆论领袖”对舆论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挥行家、专家、主流媒体的“舆论领袖”作用,可以促使舆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第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技巧说不如用事实说;第五,要注意把握好“度”,过犹不及。
  舆论是民意的反映,在信息日益丰富、透明度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舆情管理必须以疏导为重。
  注释:
  ①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11页
  ②东原:《疏导涌动的民意》,《南风窗》,2005年第1期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原文来自:http://www.pku-pss.com/html/ScienceAchievements/20130205092717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