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热线
010-62978088
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舆论监督长尾效应的重要原动力
发布时间:2016-08-05 08:29:20    浏览次数:3108

要保证网络舆论监督发挥出与传统媒体监督相异的“长尾效应”,不能脱离网络多元的传播渠道和开放的传播话语空间。

其一,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就传播主体看,传统舆论监督的话语权主要掌控于专业的媒介组织,在媒介监督的范式中,传播主体单一封闭,普通民众往往难以就此作为;而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则从专业媒介组织拓展到每一个事实接触者和关注者。网民可以通过新闻跟帖、论坛上帖、博客日志发布等多种方式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加入到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中来。加之网络匿名互动等传播特质,更有力地催生网络舆论监督传播主体的多元和开放,普通公民自觉走向网络舆论监督的前台。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和技术完善,广大普通民众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物质和技术门槛将进一步降低,参与度将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用户加速递增仍是一个长期趋势,以上因素都将大大拓展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范围。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社会资源的组织整合和集体动员,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长尾的形成和延伸,进而又将进一步强化网络舆论监督的长尾力量。

其二,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技术低门槛,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特权,促生了“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的web2.0民意传播景观。如网络的BBS等电子论坛,就为民意表达和监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集散地;网络博客、播客、个人维权网站甚至是专门舆论监督网站的激增,更是扩展了传播的时空范围,广大网民通过网络评论专栏、网络即时评论、跟帖、网络论坛言论、贴吧以及博客等渠道介入其中。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有力消解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领导权和封闭状态,调动了主体参与和内容传播,民意民情民愿得到充分表达和释放。

其三,丰富的传播内容。对传播渠道有限的传统媒体来说,能够被纳入舆论监督报道,进入公开传播渠道的内容十分受限。而网络平台因传播空间的无限性和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可作为社会信息最好的收集器,为各种讯息意见的进人与碰撞提供包容空间,各种意见气候在此场域中碰撞、反馈、融合、吸收、汇总,分散的微内容得以结合为庞大的内容长尾,构建出公众监督的“民间舆论场”。如在“百度”网站,网民可以随时为某一话题设立专门的贴吧,任何对此事件感兴趣的网民都可以到贴吧发表言论和图片。一些公共行政学者曾设想,政府和其他社会议题应该没有太多秘密可言,完全置于舆论的监督之下的所谓“金鱼缸效应”,这一理想图景在网络舆论监督的内容长尾中无疑找到了缩影。

原文来自:http://www.yuqingol.com/html/theory/2014/0709/2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