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热线
010-62978088
详细内容 Detailed content当前位置:首页 -
上市公司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6-08-05 08:31:31    浏览次数:3317
1.舆情应对忌反应滞后
部分上市公司在负面舆情发生后,不是抓紧舆情应对的24小时黄金时期,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主动、正确引导舆论,而是寄希望于用“沉默”换取“遗忘”。实际上,当事企业的沉默将会延展出更大的想象空间,造成民众更强烈的曲解与质疑。
2. 舆情应对忌渠道单一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是发布公告或接受媒体采访的方式回应负面舆情,也有部分上市公司采用微博回应负面舆情。这两类回应方式均存在一些弊端:单纯的公告或媒体采访,其受众面偏窄,出个别长期跟进的媒体或个人外,普通民众极易漏过重要回应,从而使效果打折;单纯采用微博回应,虽然实现了广泛传播的效果,响应速度极快,且能够与公众保持良好互动,但是,受限与微博的篇幅问题,公司重大内容发布时易出现内容表达不够充分的缺陷,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上市公司回应舆情时,应采取传统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回应民众质疑。
3. 舆情应对忌态度反复
上市公司在进行舆情应对时,态度将决定一切。积极、诚恳、认真而不敷衍地面对媒体和公众,同时还要做到前后一致,避免回应态度多次转变与反复。态度的转变和反复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事企业的掩饰心理,更容易引发社会公众的不满与排斥。
4.舆情应对忌信息偏差
一些负面舆情持久不息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公告信息不全面或部分信息传递实效,社会民众与投资者对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工作,使其对公司经营策略与宗旨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与认同,将能很好的避免负面舆情的多次传播。
网络舆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在面对网络舆情时,一是要做到正视舆情危机的根本,充分认识到公众公司被经常质疑是极为正常的,信息传递中出现误解可能也是难免的,而坦诚的沟通则是必不可少的。二是要尊敬“民意”。舆情管理不是窥探、阻拦或分辩,而是建立在公平之上的倾听、理解与沟通。上市公司应该放低身段,坦诚面对问题,才有可能获得公众的理解。三是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应以恰当的意思表示,积极客观引导舆情,使意见领袖、专业媒体了解到舆情的全部真相,避免利益相关方出现理解偏差。四是要从战略高度对舆情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公司领导层要对舆情足够重视,在战略实施环节给予舆情管理合理的资源配置,根据公司的品牌定位、内控制度、组织架构等拟定相关的舆情管理制度,并将舆情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范围。以上四点若能实现,将能帮助上市公司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更加游刃有余。